第(1/3)頁 幾乎是在炮聲響起的瞬間,戰壕里虎山營的戰士們,無不是繃緊了神經,他們紛紛舉起手中的遼十三式步槍,瞄準著前方。 不過他們并沒有立即開火,而死死的盯著那片血霧彌漫的鹿砦。 在第一輪炮擊過后的瞬間,李賀猛的舉起手中的指揮刀。 “放!” 在長官發出號令的瞬間,一直瞄準著流賊的孫二毛扣動了扳機,槍聲響起的瞬間,后座力傳到肩膀上。 槍口噴出的煙霧還未散去時,孫二毛就急忙把放下,從面前的瓦片里取出一發子彈,連著紙殼一起從槍口塞進去,現在遼十三式采用的易燃紙外殼的紙殼定裝彈,不需要像過去那樣需要撕開紙包倒入火藥,其中最主要的進步就是定裝彈的包裝紙從普通的薄紙換成了易燃紙,只要接觸火星就會立即燃燒,與火藥一起燒盡。 把整枚紙殼定裝彈直接塞進槍口后,孫二毛用力的把槍托在地上使勁砸了兩下,以保證子彈落到槍管底部,然后又迅速的在槍尾火帽座上安裝上火帽。 整個過程看似繁瑣,但實際上不過只用了三四秒,這種歷史上南北戰爭晚期才發明的技術大大加快了裝填速度。在歷史上,原本應該大放異彩的它,剛發明沒幾年就被金屬彈殼給淘汰了,而在現在正好輪到它發威。 一裝好火帽,孫二毛又一次舉起了步槍,瞄準鹿砦里的流賊。再一次扣動扳機時,透過槍口的煙霧,他看到了瞄準的那個流賊倒了下去,相隔兩百米,雖然看不太清楚,但是卻能夠清楚的看到血霧彌漫間,鹿砦的樹杈都被染成了紅色。 紅色的樹杈在天地間極為醒目,在樹杈中間散落著成百上千的尸體,更多的流賊在血泊中掙扎著,他們很快就會死去,可是后面的流賊卻像是沒有反應似的繼續沖過車墻,在鹿砦間揮動著刀斧,并不斷的把砍下的樹枝拖到后方? 即便是不斷落在身上的槍林彈雨也無法阻擋他們。 這些穿著單薄衣衫的流賊? 完全是麻木不仁的任由子彈打在他們身上,頂多也就是有人拿著破鍋蓋、門板之類的東西充當盾牌擋在他們身前? 可單薄的鍋蓋門板又怎么能擋得住子彈? 子彈輕易的穿透了木板后,扭曲變形的彈丸再次穿進他們的軀體時? 輕易的撕碎了大塊的血肉。一時間到處都是在血泊著掙扎著,扭曲著的傷員。 血從他們的傷口中? 不斷的噴濺著? 他們只能認命在血泊中掙扎著哭喊著,在哭喊聲中,他們的性命一點點的在流逝…… 而與此同時,城墻上的炮兵并沒有放慢射速? 九斤山地榴彈炮發射的霰彈在這個距離上? 最擅長的就是對步兵進行壓制打擊,尤其是在這些沒有任何盔甲保護的步兵身上,它的威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如果火炮的數量足夠多的話,鄭森完全可以用火炮就可以將流賊擊退,但是他并沒有數量足夠的火炮? 甚至他手中的18斤臼炮現在也沒有派上用場,因為高爆榴彈可能會摧毀鹿砦? 反面變成了擺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