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諸如此類的問題不斷的從他的口中發出,他之所會詢問這些,并不是因為炮隊、輜重很重要,而是因為朱國強知道,這一戰關系著什么,畢竟,自己在數量上占據絕對劣勢在這種情況下? 非但沒有選擇防御? 而是進攻。 為什么要如此? 李自成啊! 說實話,朱國強并不擔心李自成的所謂三十萬大軍? 他真正擔心的是什么?是李自成逃掉了! 他在商洛山? 靠著十八騎都能拉出這樣的隊伍,更何況? 現在在河南、陜西,還有他的幾十萬大軍。 如果讓李自成逃掉的話? 至少在未來的幾年內? 大明都必須要把精力用于國內的治安作戰。 而現在是什么時代? 是一個千年未之變局的開始。 如果自己不能抓住這個機會,把大明的“日月旗”插到世界的各個角落,那無疑就是犯罪,是對整個民族的不負責任。 未來千百萬明人? 甚至可能因此而付出生命的代價——饑餓、貧困會繼續壟斷著這片土地? 隨著人口的增加,饑餓與貧困最終會導致新的動蕩,戰亂與死亡會再次降臨在這個世界上。 事實上,現在的歐洲,甚至一兩百年后的歐洲? 都被饑餓與貧窮籠罩著,但是這一切都因為海外的殖民地得到了根本性的轉變? 本國剩余的勞動力移居殖民地,在開拓殖民地的同時? 同樣向本國提供著各種各樣的商品,繁榮了本國的市場? 讓饑餓與貧窮從此與他們的土地上消失了。 就像英國經濟學家杰文斯在1865年曾這樣描述:“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 加拿大和波羅的海是我們的林區? 澳大利亞是我們的牧場,秘魯是我們的銀礦,南非和澳大利亞是我們的金礦,印度和中國是我們的茶葉種植園,東印度群島是我們的甘蔗、咖啡、香料種植園,美國南部是我們的棉花種植園。” 這就是大英帝國治下的世界,整個世界都在供應著不列顛,讓不列顛從此擺脫饑餓的陰影,法國同樣也是如此,反觀德國,盡管通過工業革命確立了他的強國地位,但是面對英法等國的封鎖,本國立即陷入了饑荒,這甚至直接導致了他們在一戰,甚至二戰的失敗。 殖民地啊! 那可是帝國的生命線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