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是啊,真是不敢相信啊!” 如果不是親自來到這里,任誰不會相信,天底下會有這么便宜的事情。更不知道這天下居然會如此之大。 終于,這艘兩千石的縱帆船船在魏允枚的指揮下,離開了南天門碼頭,一出海就駛向了遠海。 …… 幾天后,“知志號”駛進了泗水港,泗水位于南天門東南的爪哇島上,島的西側是荷蘭人的據點巴達維亞,而島的東面就是泗水。這里原來是荒涼的沼澤,名叫“泗里木“,但是漢人來這后將名稱雅化,變成了地道的漢名“泗水”。 在船進港時,魏允枚自言自語道。 “一石米兩錢,運到南天門,到港交貨價是五錢,然后利潤是……” 在心里默默的盤算著這次航行的利潤,魏允枚怎么也沒想到自己會成為一個商人,其實,當初他來南天門,是帶著贖罪的心態來的。 他的父親魏學濂是崇禎十六年的進士,被先帝取為庶吉士,但去年京城陷賊后,卻先降李賊,那怕是不久又羞愧自縊,可是降賊的污點,又怎么能洗去呢? 那怕是朝廷沒有追究他降賊的罪責,但作為他的兒子,站在祖父魏大中的忠孝祠前,想著先帝為祖父平反冤獄,且追贈祖父為太常寺卿,謚忠節,予祭葬。先帝待魏家可是恩重如山,可家父呢? 作為長子,魏允枚選擇了自我流放,他的兩個兄弟加入了軍中,都是在為父親贖罪。 甚至直到現在,魏允枚都沒弄清楚,自己為什么會買下這條船。開始在南洋作起了生意。 “大明需要這里的米糧,這也算是贖罪吧!” 魏允枚在心里暗自嘀咕道。 和所有的明船一樣,“知志號”上裝滿了來自大明的瓷器、棉布等各種貨物,這些貨物都要是深受各地土人歡迎的貨物,當然還少不了肥皂、玻璃鏡之類的商品。 在船進港的時候,魏允枚和往常一樣,吩咐水手們準備進港,可就是在進港的時候,卻有一條小船駛了過來。 船上有十幾個漢人模樣明商,正焦急的劃著船,離船還有幾丈遠的時候,明商就大聲喊道。 “快,快不要進港,趕緊回去。” “船長,那個明商讓咱們回去!” “讓咱們回去?出什么事了?” 魏允枚問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