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種事兒往好了說,要是恢復古制,是復周禮,可是,他們要恢復的周禮可不是這個周禮啊。 這個建議簡直就是國殃民的節奏。 但是在另一邊,卻讓不少人為之心動。不是把那些大王封到海外,其他的不說一年要給大明省下多少錢財啊。 這怎么看都是一個好事兒。可是他的目的有這么單純嗎? 接連兩篇文章就像是捅了馬蜂窩似的,立即在大明掀起了一場風波。 而這場風波的主人公——那些藩王們,在聽到要被趕到海外,趕到那個瘴癘之氣橫行的蠻荒之地,不能像現在這樣坐享宗俸時,盡管有些驚慌失措,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宗室,對于那樣的日子充滿了期待。 不是因為他們有開拓進取的勇氣,而且因為他們中的不少人,確實受夠了現在這樣名是藩王,可實際上不過就是個光鮮囚徒的生活,他們希望能夠自由的進出王府,當然喪失一切的政治權力的他們,并不是不渴望權力,但是過去他們不能,也不敢。 可并不意味著不想。 這時候聽說居然要將他們封建到海外諸地。 盡管這其實與流放他們并沒有多大的區別,但是按照周天子的封建之制,他們到封國后,就能享受到從未有過的政治權力——大王雖然不是天子,可卻也是一國之主啊! 至于什么瘴癘之氣橫行的蠻荒之地。 幾百年前的江南、四川、湖廣,不都是這樣的地方嗎? 況且,他們是一國的大王,又不用深入到荒蠻之地,有什么大不了的。 當然,那怕是有人想,他們也不敢說,在大明特殊的宗藩政治下,他們早就學會了如何自保。 與藩王們的沉默不同,真正的風暴是在文官團體,他們敏銳的覺察到了“封建海外”根本就是項莊舞劍,是為了把先帝的血脈流放到海外。 至于所謂的封建,不過只是為了堵天下悠悠眾口而已。這才是他真正的目的吧! 這人為了邀寵,居然會獻出這樣的毒計,簡直是卑鄙至極。 一時間朝野之中,反對之聲四起,而這些人中,南直隸巡撫祁彪佳的奏折反駁的理由最有力,他引經據典的的指出四荒八極是專門用來來安置四夷的。在華夏只有有罪的罪人才會流放到那些地方去去!因此他在奏折中痛斥“封建海外”之說,是拿高皇帝的子孫當成蠻夷、罪人來看待,目標根本不是為了恢復封建。而且周天子的封建都是在華夏進行的。 祁彪佳不僅文章寫得漂亮,而且他還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封疆大吏,一時間他的文章自然被士子們所傳唱。 有了祁彪佳的表態之后,又先后有官員表示反對,幾乎是眾口一詞的反對。 一個簡單的封建之義,就在大明上下引起了軒然大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