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啊?干,干過啊。” “你在兵工廠里頭是干什么的?” “制膛線,膛線你知道嗎?就是火槍里頭的……哎喲,你這是干啥?” 盡管大順不會過問從關內過來的百姓是不是犯了什么奸犯科,可是對于各行各業的人才,他們是絕對不會放過的。一聽說這人居然會制膛線,那官佐就一把拿住他激動道。 “你小子等好吧,往后你就只管吃香的喝辣的吧……” 有時候,技術擴散的方式會以一種出人意料的方式發生,甚至不是刻意的,而是以一種莫名其妙的方式加以擴散。 幾天后,也就是在李過作出了西征的決定,開始為西征做起準備的時候,工部尚書苑景文就攜著一個箱子進了宮,滿面歡喜的他一見到皇帝就歡喜道。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這可真是天佐我大順啊!” 聞言,李過笑道。 “苑尚書,瞧你這歡喜的模樣,這喜從何來?” “陛下請看……” 展示著盒里的火槍時,苑景文問道。 “陛下可看出這支火槍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什么不同的地方?” 瞧著盒子里的火槍,也就是常見的燧發槍,這種火槍雖然比不上明軍的擊發槍,但是它不需要使用火帽——那玩意,直到現在都沒人知道是怎么做出來的,弄不明白銅帽里裝是什么東西,為什么一碰就炸。 燧發槍不同,只要燧石擊打火臺,就會冒出能點燃火藥的火星。那怕是它比不上擊發槍,可總勝過沒有吧,況且,最重要的是自己能造這玩意,不至于花大價錢從明國走私。 “這應該是咱們用的五錢火槍吧。” 舊式的鳥銃,彈重只有三錢,口徑小威力不大,不能破甲,所以平虜軍才改用七錢火槍,民間仿制的燧發槍也大都用七錢彈丸,滿清仿制的也是7錢燧發槍,不過后來卻慢慢的改用了五錢火槍,一方面是因為蒙古人不披重甲,另一方面是因為鑄子彈的鉛來自關內,五錢的銃子……省錢啊。 順軍同樣也是如此,甚至為了省鉛,他們還有一大批三錢燧發槍,相比五錢燧發槍,它的鉛子更便宜,至于破甲,沒必要啊,畢竟,那怕就是清軍的盔甲也是越來越少。盔甲那能比得上火槍。 “陛下,它看著是咱們自己打制的五錢火槍,可實際上,它可是線膛槍!” “什么!” 李過不禁驚問道。 “你說他是線膛的……” 急忙拿起火槍,李過就著槍管往里一看,看著槍管里清晰的膛線,他驚喜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