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面對這樣的奏折,朱國強作出的回應非常簡單——擴建鐵廠。 但是提高鐵產量,不僅僅是擴建鐵廠那么簡單,還涉及到采礦,既要有足夠的鐵礦石,也要有足夠的煤炭。 所以在過去的兩年中,除了新式的鐵皮焦炭高爐,新式的采煤、采礦工藝,都被引入了大明,那怕那些工藝不過只是18世紀晚期和19世紀前期水平,但是仍然掀起了一場新的工業革命,甚至帶來了產量的大爆炸——南京鐵廠的一座鐵皮焦炭高爐每年可以生產多達萬噸生鐵。 這種19世紀前期水平的35噸高爐,簡直顛覆了一切,不僅帶來了產量上的大爆炸式的躍進,它甚至進一步降低生鐵的價格,而這樣的高爐,現在大明一共有多達七座。 廉價且數量的生鐵供應,讓鐵路的建設不再受制的生鐵供應。于是從乾圣四年起,大明的鐵路才真正進入了建設期。 而與之相對應的是,乾圣四年三月,根據圣旨在工部新設一個員外郎級別的鐵道清吏司。原本工部一共有四大清吏司,分別是營繕(營造修繕)、虞衡(山林水澤)、都水(水利工程)和屯田。隨著鐵路的筑建,朝廷便添設了一個鐵道清吏司,鐵道司,總管天下鐵路,暫設正五品郎中一人,從五品員外郎三人,正六品主事三人。 而蔡方炳就是鐵道司的正六品主事的,他是前右僉都御史、山西巡撫蔡懋德之子,李自成破太原時,拒絕逃離太原,選擇了自縊殉國,作為忠烈之后的蔡方炳,在乾圣元年,就受恩蔭,入朝為官。當年特旨召入朝中為官的忠烈之后,不下數百人,無不是量才而用,即便是沒有什么才能的,也會安置一個領取俸祿的閑差。 總之,對于忠臣之后,乾圣朝一直都是極為關照,與對待降虜從賊的逆臣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 其實,沒有人知道,這些因為父輩“難蔭”入朝為官的忠烈之后,其實是陛下在文官里摻的“沙子”,他們的身份不同于“科舉正途”出身的進士、舉人,也不同于世卿勛臣,靠著父輩“難蔭”入朝的他們,很難真正融入文官團體,畢竟,他們既沒有同年,也沒有座師??杉幢闳绱宋墓賵F體絕對不會排斥他們。 為什么? 他們的爹是文官??! 而且還是為殉國的文官。誰敢排擠他們,那肯定是會落下罵名的。非但不能排擠,甚至還要重用,畢竟,照料忠烈之后,本身就是在為自己揚名。 這可是做好事??! 將來那怕就是自己致仕之后,子孫也能從中受益。 也正得益于這種照料,蔡方炳才會在區區二十五歲時,成為鐵道司的六品主事,一方面固然是因為他精通鐵路筑建,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各級官長的照料。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