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西娜拉和侍女卡芙娜抵達南京,驚嘆于大報恩寺琉璃塔的美麗與壯觀時,同時抵達南京的,還有幾艘貨船,船上滿載著南洋米。 她們并不知道,這幾艘貨船的抵達,甚至登上了當天的《金陵晚報》——“十萬石南洋米運抵南京”,此文一出,第二天南京等地的米價應聲而落,甚至各地的糧價也隨之下降許多。 撫夷司主事的閻爾梅頗為得意的來到了皇宮。他先獻上一份禮,然后說道。 “臣為陛下賀!” 禮物是一小包米,閻爾梅一臉輕松的說道: “陛下,自此之后,咱們再不用擔心天下的糧食了,今年不但臺灣、河口都獲得了豐收,唐國也獲得了大豐收,這些地方一年產糧可達五六百萬石!從今往后,每年可往國內運糧三百萬石!有了這三百萬石糧食,朝廷就再不用為糧食發愁了?!? 其實,往年每年也有兩三百萬石南洋米運抵大明,但那些米是海商收購的,而現在運來的,卻是殖民地……不,大明沒有殖民地,大明只有新領地,歸撫夷司管的新領地。對新國土持續多年的移民,終于在乾圣六年見到了回報——這三百萬石米就回報! “再有十年之后,這些地方就是咱們大明的新糧倉,南洋豐,天下足!” 朱國強點頭道: “南洋豐,天下足!是啊,有了南洋作為糧倉,咱們大明就再沒有饑食之憂了!” 其實,一直以來,朱國強都沒有放松過對糧食的關注,在過去的幾年間玉米、土豆、紅芋等新式作物種植面積數千萬畝,糧食產量確實有著顯著的增加??杉幢闶侨绱耍瑢φ麄€大明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 況且,隨著海外貿易的興旺,海外市場的擴大,導致棉布出口激增,而且這兩年機器紗廠的興建也為棉布業提供了充足的紗線,唯一限制產量的就是棉花的生產,于是各地紛紛改種棉花?!懊藜Z爭田”頻現的同時,直接導致了糧食產量的下跌。 “陛下是擔心糧食供應緊張?” 閻爾梅問道, 這兩年江南的糧價一天高過一天,雖然沒有達到崇禎十六七年那會每石米三四兩銀子的天價,但是高達二兩一石的高價,仍然是會餓死人的! “臣以為要穩住南方米價,就非得進一步加大拓殖不可……如果每年能多出2000萬石,那么江南百姓不再有饑食之憂了,可短期內2000萬石,靠移民種,肯定種不出來?!? 大明現在的人口有多少? 不下1.5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