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四天后,朱國強一行人就抵達了榆林。 之所以會多費了兩天的時間是因為——鐵路還沒有修到榆林。 這次西北之行,他甚至沒有在西安呆上幾個小時,畢竟,相比于西安,位于北方前線的榆林無疑才是最重要的, 從滿清,流寇開墾河套平原后,北伐的主要方向就是河套了,那里可以給北伐大軍提供充足的糧草。只要占領了河套大軍,就可以以河套作為基地,向整個草原發起進攻。 戰略方向的變化也讓榆林這座城市的地位發生了變化,不過這種變化是在不經意之中發生了轉變。現在的榆林不僅是長城上一個極為重要的關隘,同樣也是一個頗為繁華的商業城市場。 每天,都有大量的商隊往來于長城的各個隘口。這些商隊把棉布、鐵鍋等各種貨物運往關外,然后從關外運來了大明所需要的牛、皮革以及羊毛等各種商品。 與崇禎朝禁止與蒙地貿易不同,現在的大明早就放開了與蒙地的貿易,那怕是現在的蒙地是被滿清韃子占領的。畢竟,蒙古有大明急需的牛馬等物,當然,大明的商品,也是滿清韃子所急需的。 也正因如此,在過去的幾年間,盡管雙方仍然處于敵對狀態,但卻保持著某種和平,也正是這種和平,導致邊境地區的某種畸形的繁榮。每年都有價值千百萬兩的商品流入關外,對此,早就有大臣上奏折稱“商販資敵”,對于這類折子,朱國強往往都是選擇留中。 畢竟,每年數十萬頭牛馬的輸入,于大明而言是極其重要的,不僅關系到數十萬戶百姓的生計,而且還關系到大明對草原的滲透。 置身于榆林長城城墻上,朱國強不時的用望遠鏡觀察著長城另一邊的鄂爾多斯,1651年的鄂爾多斯并不是一片沙漠,而是東亞少有的肥沃的大草原,盡管秋天的大草原上一片枯黃,但凝視著這片草原,他的目光中帶著某種渴望。 放下望遠鏡的時候,他會把目光投向別一副地圖,那是一副標注著草原上所有的道路、湖泊、河流等信息的地圖,在過去的七年間,偽裝成商販的錦衣衛滲透了整個草原,他們作為商人在草原上經商的同時,也在一點點的搜集著草原上的情報。 甚至,他們的足跡都出現在貝加爾湖一帶。 “陛下,上個月,我們去北邊的人,在貝加爾湖畔遭遇了羅剎人,不過我們并沒有和他們發生沖突,也正是從他們那里,我們獲得了一個情報——東虜已經和羅剎人發生了多次沖突。” 恭敬的站在陛下的身側,李云稟報道。 侍衛出身的他在見到陛下時,著實嚇了一跳,但旋即他的心里是那個激動啊。 陛下親自來榆林了! 這意味著什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