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真的,你沒見到他們運來的東西嗎?” 人們亂哄哄的追問著。商人們好奇,百姓同樣也很好奇,就連同報紙上也刊登了這篇文章。 “奸商,奸商啊……怎么能如此哄騙那些良善百姓。” 西安書院里的士子看到新聞后,有幾人氣得連連拍桌子,可卻還有幾人,眼珠子發(fā)亮…… 畢竟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拒絕金錢。這樣的信息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在青海還有很多信息蔽塞的地方,在那里羊毛還是不值一錢的,只要他們找到那樣的地方,就可以賺取驚人的暴利。 “什么奸商啊!就是一群走運的商人而已,信息上的不對等罷了!” 看到報紙上對這群商人的諷刺,朱國強笑道。 “爺,那有這么做生意的,這不是騙人嗎?” 李香君說道。 “這報上說的不錯,都是無良奸商。” “只是信息上的不對等,你看,這篇報道一出,肯定會有很多商人深入到草原腹地,到時候,羊毛的價格自然也就上去了,一切也就會恢復正常……” 朱國強笑了笑。 這篇新聞是好事,會驅(qū)使很多商人為了金錢進入青海,甚至西藏,大明就可以通過商隊不斷的了解草原,了解所謂的“和碩汗國”。 對于青海西藏地區(qū),朱國強的計劃非常簡單,就是利用統(tǒng)治兩地的蒙古人與藏人,以及教派之間的矛盾,在適當?shù)臅r候發(fā)力,最后趁亂控制兩地,在西藏仿效另一個世界的經(jīng)驗鞏固統(tǒng)治。 至于眼下,就讓他們先乖乖的給大明放牧,給大明提供幾年的羊毛再說,畢竟自己人壓榨自己,官服總不能做事不管吧。現(xiàn)在哪怕是有商人壓榨……頂多也就是大家協(xié)調(diào)一下而已。 在朱國強正準備南京府的時候,榆林發(fā)生了一件大事。 事說大不大,可絕對談不上小。 “找到了嗎?” 前腳剛踏進征西將軍府,吳三桂就急聲問道。 在乾圣朝的勛臣中,平西伯吳三桂無疑是最尷尬的,當年崇禎皇帝封他為平西伯令他領(lǐng)兵進關(guān)勤王,可是他一路拖拖拉拉的人還沒到山海關(guān),皇帝就吊死在煤山了。 你說對大明,這小子算什么? 反正多年來,對需要為“先帝死負責”的吳三桂,朝臣們或許談不上恨不得食其骨,但絕對沒好感。 甚至乾圣元年,他率領(lǐng)關(guān)寧軍一路西征,連破潼關(guān)、西安,一路追擊流寇千余里,也算是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吧。 可是在論功行賞的時候,朝臣們堅決反對其升為“平西侯”——大明的爵位分成三等,一國公、二侯爵、三伯爵,所以直到現(xiàn)在,吳三桂還是“平西伯”,還是崇禎皇帝封的。 吳三桂的心里苦啊! 按道理來說,他立下的軍功也足夠封侯的了,可問題是天下人似乎都不能夠接受,甚至皇帝的態(tài)度也是曖昧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