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理應盡屠!” 盡屠! 這可是二十萬人??! 心頭一顫,沐天波遲疑道: “這有些不好吧?這,這莽達喇可是降了!” 晉西伯……這小子可真不愧是西賊出身啊,嘴巴一張,就要殺二十萬人! 見沐天波有些遲疑,李定國便解釋道: “國公不必遲疑。陛下欲收南蠻地設立行省,輕易把這些緬人放掉,必定后患無窮!緬甸的地就那么多,要么是咱們種,要么他們種,殺了他們,才有地分給咱們的人!” “那把他們分給軍戶作依附民,為軍戶耕田不好嗎?” 沐天波說道。 其實在乾圣元年平定土司叛亂時,大明在王弄土司、武定土司等地推行的授田制,也和緬人的授田制差不多,將土地分給軍戶時,土民兩三戶一家也成軍戶家名義上的佃農,實際上的依附民,畢竟在土司,土民是依附于頭人首領的,現在則變成了大明的軍戶。 如此一來,云南的軍戶可比內地的軍戶舒服多了,在內地軍戶大都需要自己耕種,在云南,妥妥的都是家有佃戶的小地主啊,而且地還是一年兩熟,甚至三熟的土地。 “這當然是好事!” 李定國笑道。 “可也不見得是好事,今時不同往日,偽王為了抵抗咱們,征發了幾乎全部的男丁,放他們回去,緬人元氣無損,如果留著,萬一將來他們謀反,恐怕不好控制。全部殺掉之后,不但可以把土地分給官兵,而且還可以把房屋、女眷分給官兵,數代繁衍后,緬人便盡數皆為華人,如此豈不是更好?” 看著他李定國三言兩語的決定了二十萬人的性命,沐天波仍然有些心存不忍道。 “那能否釋放一部分?將年幼、年長的放掉?” “唉!國公仁義,在下實在是不如國公,古之伐國,不殺黃口,不獲二毛,于古為義,于今為笑!” 李定國仍然堅持道。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將他們留著只會生出無數禍患!而且緬人當年為我大明內藩,行以叛亂,要是不加以嚴懲,又如何能令各土司信服,要是南蠻地各土司不畏天威,今日平了緬人,他日亦會有其它土司謀亂,非得以霹靂手段,震懾諸土司不可!” 李定國為什么堅持殺俘。 并不僅僅只是這幾個原因,更深層的原因是西南諸土司大都是只知昆明的“總府”而不知官府。“總府”是黔國公世爵的一般稱呼,換句話來說,就是只知沐國公,不知大明朝廷, 這次殺俘就是為了樹立起大明在南蠻地的威儀。讓人們知道,南蠻地是大明的南蠻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