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朝廷里頭從來就沒有什么秘密。 這句話當然有它的出處,那怕就是在乾圣朝,有些朝廷大事,這邊剛定下來,那邊很快就會傳出來。 就像很多時候很多小道消息和所謂的謠言流傳一樣。總歸是有它的出處的,有時候一些謠言,其實還真不一定是謠言。 就像張煌言將于湖廣試行“丁畝合一”的消息,這邊還不等他上任,那邊消息就在南京傳開了。 丁畝合一! 對于這個詞,南京的士宦們并不陌生,畢竟,這件事都已經談論幾年了,其實攤丁入畝,取消人頭稅和徭役,官紳一體納糧,并不是滿清弄出的“新政”,而從明朝就開始實行了。明朝之所以沒有完成,因為任何一項政策,它的發起到完成都是需要時間的。 在歷史上,大明沒有去做,并不是說大明的士紳們阻止,也不是因為阻力太大。而是因為時間,因為環境,在東虜入寇,遼東局勢緊張時,沒有任何人敢在稅賦上大動干戈,為啥? 那個時候穩定第一。 要是大動干戈了。或者一通操作猛如虎,指不定國家就亡了,就像20世紀北方的那個鄰居一樣。那家伙可不就是一通操作猛如虎,結果呢? 不過只是短短幾年的功夫。堂堂世界第二強國就成了昨日黃花。自我改革變成了自我解體。 越是面對危機,就越需要改革,越需要改革,就越需要謹慎。“治大國如烹小鮮”,古人的話自然有它的道理。 這些年,大明朝的朝政日益安穩,有關“攤丁入畝”之類的改革議題自然一再被官員提及,現在于湖廣試行,倒也不出乎人們的意料。雖然不出乎意料,但卻仍然在南京引起了一陣轟動,畢竟,這件事牽涉到不少人的身家。 “咱們這位爺啊……” 又一次,李化熙不禁又是一陣感慨。 歷史的變化難免會改變一些人的命運,就像李化熙,他現在并沒有機會名列《貳臣傳》,究其原因不是說他有多忠。 而是因為,他沒有機會。遠走漠北的多爾袞當然沒有像歷史上一樣于甲申攻入京城,然后橫掃大江南北。自然的,李化熙也就沒有了投降的機會,當然也就不會名列《貳臣傳》了。 作為大明的“忠臣”,他甚至一路從地方做到中樞要員。不過,骨子里他對陛下的一些施政方略,還是有諸多不滿的。 “哎,這可真是視鄉紳士宦如芻狗啊!” 坐不像坐躺不像躺的的李化熙,躺在窗邊一邊看著報,一邊念叨著。甚至就連朋友進來時,他連頭都沒抬一下。 “視鄉紳士宦如芻狗?又豈是今年才有的事情,這些年,不也是以馴化我等為樂,咱們這位爺啊……” “咱們這位爺眼里頭,可沒有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