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我韃清”的“嫁妝”居然早在一兩百多年前,就成了俄國和日本的了。甚至滿清自己都說什么“朕知道了。想那江東苦兀野人島,久無人居,寒冰四塞,幾無大利。若駐兵于上,必糜費錢糧,百害無一利。不理會便是了”。 直接放棄了! 而相比之下,大明設立的奴兒干都司,衛所長官無不是受命于大明,聽調于大明,努爾哈赤的“七大恨”,不還有大明無故殺他祖父、父親嘛,不還有關于圖倫城的城主尼堪外蘭“暗通明朝”的記載嗎? 什么是“暗通”,分明就是聽命于大明罷了。畢竟,“以夷治夷”、“冒頭就打”是大明制邊的核心政策。 至于蒙古,不那些投降滿清的獻上大明冊封的金印,表明臣服,就連土爾扈特部東歸時,也是獻上大明冊封的金印,以表示他們的臣服。 當然,這些都被那些“清粉”給飄沒了,就像蒙古從來沒有臣服過大明,奴兒干都司從來不是大明的“衛所”,至于建州衛,之前就是“建州女真”,是獨立于大明之外的一樣。 完全不顧建州衛是大明的衛所,建州女真是大明的奴才。 奴才叛亂……非殺不可! 不殺,焉能讓奴才們信服? 這叫逆子當殺! “建奴!那怕逃到東洋,也必須要斬草除根。他們就是一只雞而已!殺雞給猴看,讓那些心懷異志的藩屬們、土司知道,背叛大明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就像緬人一樣,要盡誅其族!” 陛下的話讓方以智連忙持笏長鞠道。 “臣愚鈍,未能體會陛下的深意!” 什么愚鈍,都只是套路而已。其實,這些年大明對東逃的滿清,又是什么態度呢?不也是任由走私商輸入軍需嗎?呃……當然,這是為了謀略東洋的需求,是為了維持某種局面的需要,而不是“縱容”滿清,兩者性質不同。 “方卿家……” 沖著方以智笑了笑,朱國強說道。 “以卿家看來,要是不能促使滿清大舉進攻的話,那又應該如何讓日本熱鬧起來?” 陛下的詢問,讓方以智的眉頭緊鎖。 怎么熱鬧起來? 這可難了。 最簡單的辦法是什么? 不就是讓滿清知道大明的“態度”,讓他們覺得大明不會干涉他們占領日本,如此一來,脫掉了那個緊箍咒,他們自然也就會大舉進攻日本各方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