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是一場名副其實的災難。 乾圣十四年三月初九。 在伊斯法罕被圍城的將近九個月后,伊斯法罕完全淹沒在規模驚人的血泊之中。猶如人類最黑暗的年代,幾十萬人陷入了屠殺狂。 這場令人毛骨悚然的大屠殺,甚至并不是由城外的人進行的,而起于內亂。在阿巴斯二世試圖通過鎮壓埃米爾們防止內亂的時候,那些部落首領們做出了他們的選擇,正像一百多年前,七大土庫曼部落的首領和他們麾下的部落騎兵,把薩非家族送上王位一樣。 這一天,那些部落士兵們在首領們的帶領下,以糧食為借口向城內的波斯文官和古拉姆階層——當年為了打擊部落首領,國王特意從從奴隸中培養的忠于自己的軍事和行政官員,向他們揮起了屠刀,而首當其沖的就是亞美尼亞和格魯吉亞奴隸士兵,這支部隊的軍餉直接由國王用王室土地的收入支付,因而絕對效忠于國王,是王權的象征,也是國王打擊部落叛亂、制衡基齊勒巴什軍隊的重要力量。 而現在,這支部隊就成了部落士兵們的打擊對象。 相比于城內數十萬部落士兵,效忠國王的新軍不過只有區區四萬人,面對蜂擁而來的部落士兵,新軍完全不是他們的對手,不過那些亞美尼亞和格魯吉亞奴隸士兵仍然頑強的抵抗著。 不過他們的抵抗換來是部落士兵的報復——不僅文官和古拉姆貴族以及他們的家人被殺死,就連同許多城市里的平民也遭受到了殺害。 槍聲、哭喊聲回響了整整一夜。 “我早就應該知道,早就應該知道的……” 面對埃米爾們的背叛,阿巴斯二世不禁詛咒著那些背信棄義的埃米爾。 可是在這個時候,詛咒已經沒有了任何意義,當的部落士兵們推開了大炮,轟開了皇宮的宮墻時,失敗已經是注定的了。 作為沙赫,阿巴斯二世倒也不是一個懦夫,他甚至和普通的士兵一樣,提刀抵抗殺進皇宮的部落士兵,但是他的抵抗卻沒有任何意義,他被直接當場砍死。 隨即文官和古拉姆貴族遭到徹底清洗。 到第二天傍晚,一切都結束的時候,整個伊斯法罕都淹沒有一片血海之中。超過三十萬人死在這場混戰之中,絕大多數人都是平民,對于野蠻的部落士兵來說,幾個月的囚徒生涯以及饑餓在他們的心中壓抑了太多的負面情緒,而這場內哄則讓他們的野蠻得到了充分的釋放。 大敵當前,兵臨城下的時候,城里居然開始鬧起了內訌。這些綠綠殺起自己人來同樣也不手軟。 十數萬平民被殺死…… 盡管城內響起了槍炮聲,可唐軍并沒有趁機進攻,而是一直加強戒備,等待著,直到第三天早晨,沙依德等人徹底掌控局勢后,就立即做出了他們的選擇——的只能投降城外的唐國軍隊。 畢竟,這正是他們發動叛亂的原因。 為了取信明人,他們甚至特意派出了一個亞美尼亞商人充當信使——在波斯同樣生活著很多亞美尼亞、印度人以及猶太商人等非綠教信徒,信使來到前沿,在王輔臣的面前行禮道。 “尊敬的將軍,城內的大埃米爾派我來和談?!? “和談?埃米爾?” 王輔臣問道: “阿巴斯二世呢?” “將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