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伴隨著鼓手們敲響的節奏分明鼓聲,曠野上的英格蘭共和國的軍隊正在集結,盡管這支正在集結的軍隊不過只有區區六七千人,但是綠色的曠野上,一個個紅色方陣,看起來仍然頗為壯觀。 在方陣的上空,一面面紅底帶有“白底圣喬治十字架”共和國旗幟飄揚著,旗幟下方,手持長矛的軍官不時的橫著長矛調整著正在行進的方陣,方陣中,那些穿著紅色軍裝、碣色長褲頭的士兵們扛著燧發槍,踩著鼓點向前炮臺的方向行進。 這里距離炮臺足足有4英里。 按照約翰·蘭伯特將軍計劃,他們將會在接近炮臺后,在炮火的掩護下對炮臺發起進攻,畢竟,那里只有幾百人。 “如果迪恩的計劃成功的話,中國人就只能主動撤退了!” 迪恩的計劃無非就是用縱火船圍攻明國的艦隊,那些大型戰艦在泰晤士河上的機動性很差,面對蜂擁而上的縱火船,他們即便是勉強抵擋了一波,為了安全也只能撤退到大海上,至于炮臺上的幾百個中國守軍,艦隊都撤退了,他們有可能還在那里堅守嗎? “也不知道,迪恩那邊的情況怎么樣了?” 看著泰晤士河方向升騰起的煙霧,蘭伯特少將自語道。 盡管那邊沒有傳來情報,但是很快從炮臺那邊傳來的情報,就遞到了他的面前。 “炮臺上的中國人一共只有不到400人!” 不到400人! 這么一丁點人,很難守住炮臺。 蘭伯特點了點頭,然后說道。 “傳令下去,加快行軍速度……” 在約翰·蘭伯特下達這個命令的時候,他并不知道,他的一舉一動都在明軍注視之下,在炮臺的了望塔上,了望手一直用望遠鏡觀察著這支看起來和明國步兵有些相似的軍隊。 兩軍都穿著同樣的紅色軍裝,以及類似的“飛碟盔”,甚至就是現在,守衛炮臺的明軍也戴著的“飛碟盔”,這種“飛碟盔”是在“朱漆勇字直檐鐵盔”的基礎上,借鑒了二戰時“碟形鋼盔”,當然主要的借鑒整體壓制工藝和內襯固定工藝。 不過兩軍看起來有些相似,但實際上卻有著明顯的區別,比如胸甲——明軍的步兵已經徹底淘汰了胸甲,除此之外,還有就是兩軍的褲子不同,明軍是藍褲,英國人則是碣色。 盯著這支看起來,與明軍有些類似的軍團,了望手不時的通過日光信號器,向船隊發射著信號,已經從水戰中騰出手來的艦隊,這會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陸地,在水兵們將重達百斤的炮彈塞進彈膛后,軍官們不斷的根據炮臺上的信號,調整著火炮的射角。 在官兵們忙活著的時候,張名振和朱由彬兩個人在那聊著天,他們的語氣顯得頗為輕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