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7月4日,又一個清晨來臨,一支部隊在道路上行進著。 這支部隊的穿著與新模范軍相比沒有什么區(qū)別,甚至就連同旗幟也有些類似。不過道路兩邊騎在馬背上的軍官卻都是一副東方人的模樣。這是大明的英格蘭軍團。士兵們在路上走著,很快縱隊變成長線,列隊穿過兩座浮橋。 陽光照射在行進的隊伍上,在這支隊伍之中,威爾斯扛著步槍,朝著前方走著,人時候,他會把目光投向遠方,他有些擔心新模范軍也許隨時都會突然向他們發(fā)起可怕的進攻。 不過,這樣的擔心顯然是多余的。 而且在這種快速的行軍過程中,軍團里的士兵更關注的是距離,要行軍半天之后,他們就開始扳看指頭數走了多少英里路了,而且還是越走越疲憊。 “腳越走越痛,就是為了那么一點該死的軍餉,就那么一丁點兒……” 一個高個子士兵說。 “可不是,這扣扣,那扣扣的,幾乎就不剩什么錢……” 似火的驕陽下,渾身冒汗的士兵們不時的發(fā)著牢騷。 不過即便是如此,他們的腳步并沒有停止,直到臨近中午的時候,在吃中午飯的時候,他們才得已休息一會。 可是還不等他們休息多大會,就有集合的命令傳達到戰(zhàn)地上——新模范軍來了! “快點,快點集合……” 在戰(zhàn)場上,四處走動的的軍官們大聲嚷嚷著,盡管他們發(fā)布的口令并不是英語,但是通過他們的督促,這支萬人的“英格蘭軍團”還是在中國軍官們的漢語口令,和老兵們的吆喝中組成了幾個方陣。 其實,在這樣的“二五仔軍團”之中,最重要的還是那些英格蘭老兵,他們或許聽不懂漢語,但是至少可以指揮一個排的士兵們,讓他們不至于陷入混亂,這一點和英國人后來在印度組建的軍隊一樣。 其實,這支“二五仔軍團”和后來歐洲各國的“殖民地軍團”差不多,語言上是否能共通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人只要能夠聽得懂簡單的口令。然后按照口令行事就行了。 在這支“二五仔軍團”集結的同時,克倫威爾的軍團也在集結著,在倫敦北方的曠野上,一片片的紅色,一個個方陣,成了這片曠野上最為顯眼的存在。 置身于高處,可以清楚的看到這片紅色之中,還有一門門青銅炮。 步兵、騎兵、炮兵…… 這么一支三萬余人的隊伍,在過去的半個多月里,從英格蘭、蘇格蘭甚至愛爾蘭等地云集在這里。 “這是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場會戰(zhàn)!”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