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皇太子殿下是解救日本萬民與水火之中的唯一希望。 在整個日本,這幾乎是所有人的共識。但是絕大多數人都知道,想要皇太子返回日本。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似乎,一直以來,對于大明來說,他們并不愿意過多的介入日本。不愿意趟這池子渾水。 好像對于大明而言,他們寧愿的圓圓的看著日本,看著日本發生的那些變化。而不愿意為了日本去冒什么風險? 日本死活與我何干? 甚至于在大明內部還有這樣的聲音。也正因如此,日本人的心情是那個復雜啊。 一邊是胡人占據著日本大片的土地,奴役著那里大量的人民。 而另一邊是什么呢? 是內部四分五裂的現實,幕府和外樣大名之間勾心斗角,甚至互相攻伐不斷。 誰能夠統一日本? 只有一個人——皇太子殿下。 當然這個皇太子殿下并不是大明的皇太子,而是日本的皇太子。 是日本天皇的長子。 只不過,日本天皇是大明皇帝的妃子,而她的皇長子是大明皇帝的皇子。 之所以在整個日本上一下,很多人對黃太子殿下充滿了希望,并不是因為他是天皇的長子,而是因為他是大明皇帝的兒子,大明皇帝可以為了他的兒子派出大明的軍隊。 大明的軍隊,那可厲害了。 當年湖人之所以東渡大海侵犯日本不就是因為他們在大陸被大明的軍隊擊敗了嗎? 只要大明愿意派出他們的軍隊,那么胡人的覆滅不過只是瞬間的功夫。可問題是,大明皇帝愿意派出他的軍隊嗎? 大明的皇帝當然不會為日本火中取栗,但是他會為自己的兒子火中取栗。 這正是日本人之所以寄希望于這位皇太子殿下的根本原因。 藤田的建議打動了朱和圳這為皇太子殿下的心。而在做出了決定之后,他同樣也需要征求父皇的決定。 “必須要讓他們主動向我們求援!” 坐在湖邊,朱國強的眼睛盯著魚浮輕聲說道。 “和圳,大明必須要做到師出有名?!? 其實,一直以來都有大名提議借助明軍的力量擊敗胡虜,甚至就連德川幕府內部也有類似的提議,但都被老中酒井一口否決了,其實他們也曾求援過——拔刀隊就是對于其求援的回應。 但是進一步求援,則就絕口不提。 其實,德川幕府內部也曾不止一次考慮請大明出兵消滅胡虜。 但是德川幕府非常明白,請求大明幫助,根本就是河豚魚?。? 雖然美味,但肯定致命。他們很清楚請神容易送神難這個道理,搞不好明軍以出兵助戰為由,轉過來一口吞了日本。甚至都不需要吞并——只要來一句“歸還王政”。幕府就完蛋了。 當年天皇遠嫁中國時,誰又能想到,有朝一日專橫的將軍會成為大明的皇帝,那時候,對于幕府而言,天皇是累贅,可是現在……天皇就是潛在的敵人,在大明的支持下,天皇,嗯,或許作為大明皇帝妃子的明正天皇不會返回日本了,但是她的兒子呢? 她的兒子很有可能回到日本繼承天皇之位。 一直以來,大明對日本的野心,更是不加掩飾的。 對大明來說,最樂意看到德川幕府和外樣大名以及胡虜斗個你死我活的,事實上,大明并不愿意他們。 無論他們其中哪個勝出,都會讓日本重新歸于一統,這對大明絕不是一件好事。 一個完整的日本,絕不符合大明的利益。 “師出有名,這是大明出兵日本的唯一前提,當然,你這邊沒有問題,你的母妃是日本天皇,而是幕府和大名都三番五次邀請你回日本監國。但你要想清楚一點——你到達日本后,除非是師出有名,否則大明絕對不能派出軍隊,畢竟……” 請外援幫忙是可以輕松解決很多問題。但是,性質也會發生改變,或許日本深受華夏文明的影響,甚至日本曾視宋朝為精神祖國,但是實際上他們一直游走于華夏文明的邊緣。 萬一大明要是派遣大軍到日本去,會不會被幕府宣傳成勾結外敵?在遭受東虜入侵十數年的日本,這很有可能激起日本人的不滿,即便是大明壓根就不在乎,可這必然會使天皇在日本國內威信大跌。 這絕不是朱國強愿意看到的。畢竟,將來的日本天皇可是他的兒子。 “畢竟,對于天皇而言,聲譽是極其重要的!” 作為父親的,當然需要考慮到兒子的利益。況且朱國強很清楚,求教日本關系到什么,關系到大明未來說百年的長治久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