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所有的捕鯨船都是這樣,劃著自己船,說是去捕鯨,可實際上卻是向那鬼門關劃去。梁老哥,你兒子讀的是國子監,將來肯定是會飛黃騰達的,你愿意過這樣的日子嗎?” 李四盯著他的眼睛問道。 “別為了一點錢,把性命賠上,銀子再好,也得有命花,捕鯨這碗飯……不是誰都能吃的,梁老哥你兒子那么有出息,將來安享清福多好?” 李四的打趣中包含著對他的關心。 從李四的話中,梁敏總算是明白了一點——捕鯨是一個離鬼門關很近的事,在捕鯨生活中都是家常便飯。 只要上了捕鯨船,就必須面對這些危險。 只要上了小艇,那性命就不是自己的了。 這一切真的值得嗎? 再一次把目光投向大海時,可以清楚的看到海面上,仍然有小艇在追逐著鯨魚,標槍手不斷的向鯨魚拋擲著標槍,標槍是捕鯨的主要工具。鯨在被擊中后,那怕就是已經受傷了,也必須要進行長時間的海上追逐。 最終,流血不止的鯨魚,會在這樣的追逐中死去,實際上每一頭鯨都是這樣被放血而死…… 海面上,一片鮮紅…… 當天,船艙里就裝滿了鯨魚肉,然后開始返航了,不過船并不是去上海,而是就近去了濱海省的海參崴,那里原本是一個盛產海參的地方。 “趁著崴子里結凍之前,把這船肉送到城里去!” 海參崴是濱海省的府城,說是府城,可實際上,這座城甚至都沒有城墻,而且人口也只有一萬多人,看起來甚至還不如內地的縣城,不過在濱海,這座城卻已經是濱海最大的城市了,其實,這里最早是一座軍事要塞。 崇禎十三年,為了能夠與遼東形成鉗擊之勢,平虜大將軍的皇帝派遣軍隊首先攻占了海參崴對岸的“熊島”,女真人稱它為“勒富”,漢語的意思為“熊”,兩個月后,占領熊島的明軍又登陸海參崴,開始建設港口以及要塞,并在新開墾田地中種下了土豆和玉米。 所謂的港口其實就是一座的從要塞延伸至海里的木制棧橋,至于所謂的要塞,不過只是原木圍起的木墻,那樣的木墻頂多也就是能只能阻止野獸的襲擊,要塞的“重火力”就是兩門九斤野戰炮,除了進行射擊訓練之外,從來沒有發揮過任何作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