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波士頓灣發現于1614年,灣內有眾多島嶼。這些島嶼有大有小,島嶼大都是無人島。在大明將波士頓定為新英格蘭殖民地的首府后,灣內的島嶼就被總督府統一辟為官有。 而其中的一座島嶼旁停泊著一艘從大洋對岸駛來的商船,這些商船搭載著來自歐洲的移民。船上的移民會在這里呆上一個月的時間。 在某種程度上,這個島嶼,就是新英格蘭的“移民歸化中心”,移民們在這里接受一定的歸化教育。 在船靠港時,一個個蓬頭垢面、面容憔悴的女子用憧憬的眼光看著這片陌生的土地,盡管她們蓬頭垢面的,但仍然可以看出來,她們很年青,大都只有十五六歲,這些女孩無一例外的都說法語。 “愛絲麗,這里就是新英格蘭嗎?” 一個女孩好奇的打量著碼頭,沒有想象中的城市,只有一排排木屋。 “誰知道呢?船員們說是,應該就是吧。” 在女孩們好奇的張望時,很快就有人督促她們下船了,蓬頭垢面的女孩們穿著破破爛爛的衣裙走了下船,這些法蘭西女孩來自法國的各個地區,大都是鄉下的農民女孩,她們原本有可能淪為乞丐、妓女,但是,她們是幸運的,因為她們的領主效忠于大明,所以,她們獲得了來殖民地務工的機會。 所謂的務工,其就是到某個軍戶老爺的家里當婢女,每個月可以領取一兩銀子的報酬。她們要在主人家里面侍奉主人、做飯、紡線、修補衣物、在布上繡花等等,干著類似的活計。 在女孩們在婦人們的安排下排著隊的時候,孫子壯和云山則站在遠處看著這些法蘭西女孩,聽著身旁的羅良在那里解釋著所謂“契約女仆”。 “每一個軍戶都為她們負擔了一筆不菲的開支,她們在來新英格蘭之前,她們的家人得到了五兩銀子的安家費,再加上十五兩的船票,還有中間人的介紹費以及其它的雜七雜八的費用,差不多一個婢女需要花上二十五兩銀子。而這些女孩需要用她們的薪水抵扣這筆費用,扣除伙食、衣裝之外,她們每年能剩個三四兩銀子,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她們會在十年內還清債務,成為自由人……” “契約女仆”是大明商人的在借鑒新英格蘭殖民地“契約勞工”的經驗,所謂的“契約勞工”,不過只是說的好聽而已,這年月大家都文明不到什么地方,“契約勞工”,實際上就是“契約奴”。這跟大明過去的賣身為奴是很相近的。不同的地方在于“白人契約奴”不是終身的。 契約奴主要由貧苦農民構成。他們通過與船主、投機商和地主訂立契約,幾年內甚至十幾年為他們無償工作,以換取資助到達北美。到了北美后,主人自然會竭盡所能地壓榨這些工人,強迫勞動,對他們任意鞭打,并常常制造借口以延長他們的服役期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