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似乎沒有人埋伏在那。” 不過,很快,置身前排的卡拉米,就發現前面情況發生了變化。盡管還沒有聽到炮聲,但是中國人的方陣中間噴吐出了一團團煙霧。 中國人開火了! 他們怎么能隔那么遠就開炮呢? 2000米! 這是九斤野戰炮以十度射角發射時的最大射程,而按照大明的炮兵戰術,在戰斗中,應該首先在遠距離就以密集炮火攻擊敵軍方陣,而首選的炮彈則是榴霰彈。 在明軍的二十四門九斤野戰炮轟鳴的時,奧斯曼人并沒有因為明軍的炮擊而停止腳步,那些馬木留克騎兵不時跑前跑后,檢查著隊形,隨時準備投入戰斗,而那些奧斯曼近衛軍,則排列著整齊的方陣,扛著燧發槍在軍旗的指引下繼續向前行進,一桿桿步槍與槍口的刺刀就像移動的森林似的,向著前方滾罷著。 “前進……” 伴隨著軍鼓聲,方陣徐徐前進。 數息后,卡拉米看見數十發炮彈在前方爆炸,炮彈一發接一發的在空中炸裂。 是榴霰彈! 一些見多識廣的軍官立即認出了這種炮彈,榴霰彈也是從中國傳入歐洲的,曾給英格蘭人以及法蘭西人帶來極其深刻的教訓,這種新型榴霰彈讓炮兵殺傷距離提高到了2000碼,不過因為測距定時以及炮彈引信可靠性的關系,在歐洲它并沒有被廣泛的使用。 但對于中國,這一切根本就不是問題。 在相隔2000米的距離上,明軍的炮兵就主動歡迎了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他們的炮彈在距離方隊前方100米左右的位置,于空中炸開,伴隨著空中一團團白色的煙霧,成百上千個鉛制的彈丸在空氣中呼嘯著飛向前方,像雨點似的落到土耳其人的方陣之中,只不過,相比于雨點,鉛彈組成的雨點卻能輕易的撕碎土耳其人的身體,在方隊中掀起一片片腥風血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