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新英格蘭把對土耳其的戰爭,看成一個機會,一個既能“薅羊毛”,又能借刀殺人,消除隱患的機會時。 身處拜爾代維勒瀉湖沙洲上沐浴著地中海明媚的陽光的鄭森,顯然并不知道這一切。 從干尼亞或者說克里特島凱旋而歸后,鄭森就脫去軍裝,換上一身品紅官袍,本就是儒生出身的他,看起來溫文儒雅根本就不像符合歐洲人口中的“地中海狐狼”的稱謂,這個稱謂是最近幾天,由各國商人帶到魯馬奈的,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他對土耳其艦隊的偷襲。 其實,對鄭森而言,那不過只是一個插曲而已,相比于對干尼亞土耳其艦隊的奇襲,他更關心的是威尼斯。關心著那里的選擇。 早在他率領艦隊前往威尼斯之前,就派遣官員前往威尼斯,與貝爾圖喬進行了秘密會談,面對鄭森的要求,雙方可謂是一拍即和,向中國稱臣,不僅有助于威尼斯擺脫來自土耳其的威脅,而未來蘇伊士運河的修建,也將會從根本上解決威尼斯日益衰退的窘景。 對于貝爾圖喬而言,或許他是威尼斯的貴族,可是他壓根不在乎什么“主權”啦,什么“國家”啦。其實,威尼斯的貴族們大都不在乎。 對威尼斯的貴族而言,生意比主權更重要,財富比國家更重要。 沒有了生意,沒有了財富,那么威尼斯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所以,鄭森給了威尼斯人另一個選擇——向大明稱臣,然后根本上解決一系列的問題。其實,鄭森的本意倒不是為了給大明增加一個屬國,而是為了威尼斯人的商船。 “殿下,您看,今天又有幾艘商船駛進海灣了。” 指著駛入海灣的商船,鄭森將目光投向身邊的太子殿下,昨天,太子一行終于抵達了魯馬奈。 “現在魯馬奈已經有超過五百艘商船,大概可以支持十萬大軍對君士坦丁堡的討伐!” “姑父,似乎更愿意用君士坦丁堡稱呼那座城市。” 朱和域之所以會稱鄭森姑父,是因為鄭森的妻子是先皇長公主,按輩份長他一輩,喊姑父是理所當然的。 “因為歐洲人喜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