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可沒有新鮮事,又怎么寫新聞呢? “蘇云,你下午有事情嗎?” 蘇云正趴在桌子上趕著稿子,聽身邊有人叫他,連忙抬起頭。 “李編輯,有什么事?” 李奕銘看了一下懷表,然后說道: “是這樣的,咱們對土耳其開戰后,按兵部給的新兵名額分配,咱們河南分到了2500人,這不,這幾天,都司那邊發了布告,所有十八歲以上二十五歲以下的,都可以參加點兵的事,這事兒你聽說了吧?” 蘇云笑道: “這樣的大事當然知道了,2500個名額,就等于多了兩千五百個軍戶,這可是件大好事啊。昨天晚上我回家時,小弟還高興地說他已經報上名了,只要一點上兵,到時候,他就吃上皇糧了。” 蘇云就是軍戶子弟,因為他是次子的關系,也就是軍戶列籍而已,到他兒子這輩,就已經是民戶了。 “是啊,軍戶好哇,免稅免役不說,還能分上百多畝地,可你也知道,在咱們大明,不是誰想當就當兵的,你兄弟是軍戶列籍,可以直接報名登記,只要點兵考核通過,就能列入現役,等到退役時,也就是軍戶了,從此之后,世代為國效力,說起來,就是一般的舉人也比不上軍戶,軍戶的軍籍、軍田是可以傳給子孫的,舉人的身份又豈能傳給子孫?” 作為軍戶子弟,蘇云當然知道軍戶的好處,軍田是免稅的,男丁是免役的,甚至就連同打官司,也和民戶不同,地方官員可以審理地方涉及軍戶的案件,但無權判決,只能提出審理意見,交由相應的審判機關——省都司審理廳處理,審理廳,專門負責審理涉及軍戶的案件,甚至就連軍戶的刑罰執行也不同于民戶,徒刑則有專門的軍事監獄。不過,這樣的特權法雖然讓有的軍戶自恃地方官府不能辦理,固而驕縱,地方官難于約束,但卻沒人敢滋事常見。因為負責治安的緹騎可以逮捕軍戶。換句話來說,地方官管不了,但緹騎能管。不過即便是如此。很多時候,普通民戶碰到軍戶,氣勢就短上三分,畢竟誰都知道熟人三分向,那些緹騎,一樣也是軍戶啊。雖然他們并不是本地人,彼此之間不見得熟悉,可是萬一他們要是偏袒軍戶呢?既然如此,又何必自找麻煩呢? 在乾圣朝,軍戶的種種特權是確實存在的,而且通過各個方面都有體現的,而這些不過只是其中之一罷了。 “你知道的,軍戶嘛,好處多,身份體面,不知多少人做夢都想點上兵,當上軍戶。好處多嘛,不過你也知道,民戶子弟不像列籍子弟,他們就是想要報名當兵,在有本地衛所軍戶為其作保。” 李奕銘有些為難地看著他說道。 “你知道,這個做保嘛,從來就沒有白做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