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民怨累積! 手執棋子,盯著棋盤,朱國強良久不語。 其實,大明對于他而言,就是一個棋盤,作為棋手他,必須在通盤考慮。 通過給予軍人一定的特權,提升軍人的社會地位,這是后世最通行的作法,什么軍人不用排隊啦,乘車免費啦,諸如此類的特權……實際上都是可有可無的。 為什么朱國強會給軍戶那么多特權,說白了,就是因為宋代以降軍人地位底下導致的,為了重新樹立漢人的尚武之風,提高軍人地位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辦法。 其實,朱國強提升軍人地位的方法,都是有先例的,像軍戶的司法特權,看似特權,可卻是后世的通行原則——軍人犯罪案件屬軍隊管轄。 至于賞賜宅田,于其說是借鑒了朱元璋的軍戶制,倒不如說是披著軍戶的皮,借了漢高祖劉邦的《高帝五年詔》,以此詔書,劉邦對自己軍團的所有士兵,皆授予大夫及以上爵位,使其享受根據爵位應有的土地、田宅等待遇,并減免了所有軍人及家屬的租稅徭役,建立了一個利益捆綁特權階層;與此同時,劉邦在關東地區分封了一批強大的劉姓諸侯,作為劉氏政權的屏藩,盡管這一措施在后來顯露出諸多弊端,但在當時皇室幼弱、功臣和外戚強大的現實背景下,乃是確保劉氏皇權安全的必要舉措。 通過高帝五年詔,劉邦為漢朝政權建立了強大的功勛利益階層,以確保任何外姓對漢室皇權的篡奪,都將遭到這一利益集團的猛烈反擊。 朱國強干的也差不多,通過對軍戶賜賞軍功宅田迅速建立了強大的、與大明皇權利益捆綁的軍人階層,以一百六十余萬軍功小地主為核心的“軍勛集團”成為大明皇權最可信賴的力量。 這個軍功小地主擁有什么呢? “……167.4313萬戶,在冊人口1938.5641萬人,土地2.963億畝……” 這些數字是什么? 是大明現有軍戶的數量,對于這些數字,朱國并不陌生,但是還有一個數字。 大明有1.3億人口,土地九億余畝。 軍戶的人口不到總人口的六分之一,但卻擁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土地,當然,這其中大概有三千萬畝屬于皇家,屬于勛臣的,可即便是如此,那些“軍功地主”普遍全國各地,從外東北到承化省。 而這些數字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大明軍戶所擁有的特權——他們不納糧、不當差,他們占有著超過三分之一的土地。他們不納皇糧不服徭役,他們享受著司法特權,他們的日子在任何民戶的眼里,都是令人羨慕嫉妒的。 羨慕嫉妒之后呢? 自然就是恨了! 這正是所謂的“民怨”,其實,何止是民怨,恐怕還有“紳怨”,畢竟,那些官紳的優免是相對有限的。 甚至朱國強都能猜出來,為什么一篇文章之后,那些個官員為什么會突然“為民陳情”了。說白了,就是因為羨慕嫉妒。 當然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恨啊。 什么是民間有怨氣分明是這些士紳們有怨氣,老百姓是不是滿腹的怨氣,到不好說。 但是那些塑身們,他們一個個肯定都是滿腹怨言。他們的心里肯定想著憑什么這些大頭兵能夠享受過去他們享受的特權。 憑什么他們要向朝廷繳稅,那些大頭兵卻不用繳稅。 他們羨慕啊,他們嫉妒啊。 當然,到最后這一切都會化成一個字。 恨! 那些士紳們一個個的小心思,朱國強又豈能不知道? 那些人過去不納糧不當差的時候,他們可曾想過“民怨”? “民怨累積……” 朱國強冷笑道。 “民不民怨的到不一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正優待那些軍戶,肯定是讓地方上紳怨累積了,他們當然不敢說出自己心里的想法,但是卻不妨礙他們扯著老百姓這張虎皮來給自己說事兒。” 冷冷一笑,朱國強隨后又說道。 “可是他們忘了,忘了朕是什么人了。人家說官官官相護!當官兒的,一個個的都是官官相護,更何況咱們軍戶呢?讓他們也知道什么叫做戶戶相護,過去他們一個個的在那里官官相護的時候,老百姓到哪里說理去。現在,讓他們也去嘗嘗這種滋味。” 官官相護! 不但在大明,在歷朝歷代,這都是一個熱不開的話題。又怎么可能繞開這個話題呢? 那些個官員除了依靠所謂的同窗,同年建立了一個緊密的關系網之外。他們還通過姻親建立了更為緊密的關系網。 不說其他人,就說現在內閣之中,張稟文和方以智,他們兩家之間就是親戚,而且還不是一代的親戚。 像這樣的親戚,他們彼此之間怎么可能不官官相護呢? 而這種事情,哪怕是朱國強想要制約,都制約不了,為什么? 因為從古至今,中國人的婚姻就講究門當戶對,你讓一個舉人的女兒嫁給一個大字不識的白丁,可能嗎? 哪怕就是你自己有女兒,也不可能把女兒嫁給這樣的人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