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增加征兵名額?” 看了一眼陳無敵,朱國強的心里生出了一絲警惕。 軍戶……現在大明的軍戶已經不少了,如果再無限制的繼續增加的話,那到時候恐怕真就尾大甩不掉了。 平衡!平衡才是穩定的核心。 如果軍方的實力遠遠超過文官的話,那么就會失衡。這絕對不是朱國強愿意看到的局面。 “對!陛下,咱們這些年為什么限制征兵名額,一是因為天下承平不需要那么多兵,二是因為天下的土地就那么多,不可能全都分給軍戶,可這個天下,是大明,是本土,為什么不能把殖民地也列入其中呢?” 殖民地…朱國強皺了皺眉頭。但仍然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看著陛下,陳無敵頓了頓。 “大明的殖民地那么多,我們組織普通移民是移民,軍事移民同樣也是移民,比如說豫章郡和新英格蘭吧,因為距離本土太遠,老百姓不愿意去,現在移民的數量有限,那好,咱們就用軍事移民,就增加征兵名額,每年都定向那邊派遣一萬、兩萬,甚至三萬的軍戶。這樣一來,那些地方既有了大量的漢人,本土呢?民眾的怨氣自然也就減輕了。況且……” 抬頭看著陛下,陳無敵說道。 “天下承平日久,盛世如此,愿意主動移民海外的人只會越來越少了!他們愿意當兵,那就把他們派遣海外,他們在本土給地多少?不過區區百畝而已,可是在新英格蘭,上來就是100英畝,足足600畝地,而且生一個孩子也給同樣的田畝,既然如此,為什么不把他們派遣海外?” 派遣海外……這倒不失為一個辦法。但是也要找到平衡的法子。 沉吟著,朱國強反問道。 “如果都是軍戶,軍戶不糧不差,沒有稅金,殖民地靠什么維持呢?” 不當拆不納糧的人多了,對于朝廷來說,那可就是負擔了。 “陛下,怎么沒有稅金了?” 陳無敵說道。 “就拿咱們大明來說,田賦才多少?不過區區千萬兩而已,即便是加上田畝攤丁,也不過是兩千萬兩。可是咱們的鹽稅呢?足足四五千萬兩!” 陳無敵的話,讓朱國強的眉頭一挑! 鹽稅! 這是大明的另一種變相的人頭稅。 與舊時的鹽商鹽引不同,乾圣朝早就對鹽稅進行了改革,這個改革的核心是什么?是就場征稅,自由販賣。所謂的就場征稅,就是每斤鹽在鹽場征收10文錢的稅金,只要交足了鹽稅,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買賣,不需要鹽引。 如此一來,自然也就打破了鹽商的壟斷,朝廷同樣也得到了足夠的鹽稅,同樣也保證鹽價,不至于過高,畢竟,每一個地方可能會有幾個,甚至十幾個小鹽販販鹽。有了競爭,價格自然會下降。而不會有鹽商壟斷鹽貨,哄抬鹽價的局面。 當然,最重要的是,通過就場征稅,大明獲得了穩定的鹽稅——每年四五千萬兩的鹽稅,是大明朝廷最重要的稅種。 人! 人是鹽稅的核心。 有了人不僅有鹽稅,門市稅以及工商業統稅都會相應的增加,或許短期內殖民地需要本土的財政補貼,但是從長期來看,卻是值得的,畢竟,殖民地一直用種種手段刺激生育。 有了人,自然也就有了稅! 有了人,那些殖民地自然也就是大明的。 而且殖民地并不是本土,既然殖民地可以由內務府全權負責,那么殖民地的軍戶同樣也可以劃歸內務府。由皇家直接管理,如此一來,至少大明的平衡沒有被打破。 這倒也不失為一種辦法。 “無敵,其實,不僅僅是殖民地,像土耳其同樣也可以如此,將來我們要統治奧斯曼的舊地,就需要將大量的漢人遷移過去,軍事移民是最有效的辦法,十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我看,這個軍事移民,大有可為!” 看了一眼陳無敵,朱國強笑道。 “你倒是給大明解決了一個難題。” 當然,該平衡的還是要先平衡一下。 “陛下,不是臣解決了,是您一直這么辦的,就像東北,如果幾十萬軍戶在那,又那來的現在東北各省的繁榮?說起來,是這幾年五軍都督府和兵部那邊,沒有體會好圣意,一直故步自封,才導致了今天的局面,其實,以天下之大,別說一年征召幾萬新兵了,就是征召個幾十萬,也有的是地方安置。” 看著陛下,陳無敵恭維道。 “陛下,您不是常說,周天子分封天下,諸侯領親族部下往四方立國,如此才有今天之華夏,陛下分封諸侯是為了華夏,派遣軍戶于四方,不也是如此?” 對于陳無敵的馬屁,朱國強只是笑了笑。然后說到。 “恐怕等咱們的這個決定做出來之后,不知多少人會說咱們是戶戶相互啊,不過朕也不怕他們去說,就像當初,朕用方以智進內閣一樣,他和張稟文是親戚又如何?官官可以相護,戶戶當然也可以……”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