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也太故步自封了吧! 眼見著鐵路都修了上萬里了,而河上還跑著多漿船、帆船,朱國強心急啊! 其實倒也不是故步自封,一個最根本的原因是——沒有需求! 一直以來,大明的鐵路都是在朱皇帝本人的推動下修建的,是皇帝推動、內務府主導,工部負責的。換句話來說,是憑借皇帝的個人意志推行。 至于蒸汽船。 有明一朝,長江流域就有極其發達的水運。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無論是自然的河流,還是人工運河,就像無數血管一般匯入長江這條主動脈之中。全國各地的貨物,從各地裝上一艘艘體積不同或小或大,他們靈巧地穿梭于那些細大小河道之中,將貨物運達長江。同樣的它們又將長江經海船運來的物資和貨品運往全國各地。而大明正是由這些水路被串聯在了一起。 從舢板到單桅帆船,從單桅帆船到漿帆船,再從漿帆船到遠洋海船,各種各樣的船只在密似珠絲的江河中發揮著各自的作用。相應的,市場對于蒸汽船似乎并沒有什么需求。 可能是故步自封,也可能是市場沒有需求。總之,大明的蒸汽船發明被嚴重滯后,畢竟,在另一個世界,是先有蒸汽船,后有蒸汽機車,輪到大明這……反了過來。 但是現在,看著這篇新聞,朱國強的心里是那個激動啊! 蒸汽船終于被造了出來。看著報紙上手繪的試航圖樣,朱國強不禁感嘆著歷史的巧合——大明的第一艘蒸汽船,用的也是明輪。 “蒸汽輪船……這個名字倒也合適!” 輕笑之余,朱國強便仔細看了看報紙上的內容,在看到發明者的名字時,他不禁愣住了。 “國子監十九級監生張英……難道是……六尺巷的那個張英?” 這個世界還有沒有六尺巷? 在離開皇宮的時候,朱國強的心里并沒有答案,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從今之后,大明的朝廷之中,恐怕不一定會有張英這個人了,至于六尺巷……恐怕也沒有了。 那么張廷玉呢? 突然,朱國強笑了笑。 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江山代有人才出,而張英或許沒能成為滿清大學士,但是大明卻多了一個機械工程師,一個發明家,這同樣也是一件大好事。 注意到皇爺臉上的笑容,方以智怎么也想不出,張家的那個晚輩,為什么能驚動皇帝老爺子親自過去。張家的那個愣小子,這下可真給張家漲臉了,要是次相知道這事,估計也會頗為欣慰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