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戰場上,死亡是公平。 橫飛的子彈和破片,不會在“碰到”人的時候,區分出侯爵的兒子或和農夫的兒子。在死亡的面前,他們是公平的。 而對于將軍們來說,死亡,有時候僅僅只是一個數字。 當耶路撒冷的戰事結束之后,在城外某個土耳其莊園主遺棄的莊園里,燈火通明的大廳里,李定國靜靜的聽取著前線的匯報。 “……累計陣亡563人,負傷1081人,其中重傷過半。名單隨后送到……” 在明亮的煤油下,參謀軍官小聲對西寧侯匯報耶路撒冷戰斗傷亡情況。 戰役持續了三天,現在……終于結束了! “唉,終于結束了,原本以為一攻即克,可不曾想,城里的人抵抗那么頑強,咱們明明已經攻進了城,可是他們還在那里抵抗,有的部隊攻的太快,進城的時候,根本就沒有發現自己陷入包圍,然后在后撤的時候,一半人都丟在了那里,說白了,咱們對當地人的抵抗意識估計不足,要是這一路上,打的都是這樣的仗,我們可得有心理準備啊。” 愁眉不展的將軍們在那里,小聲道。 在他們的認識中,只要明軍用重炮把城墻轟開,城市里的抵抗自然也就瓦解了,可是戰事的發展卻出乎他們的意料,在耶路撒冷,城里的抵抗非但沒有瓦解,甚至還更加激烈了。 “是啊,這場戰爭和我們印象中的戰爭完全不同了,說是奧斯曼帝國境內沒有任何人喜歡土耳其人,咱們到了這里,肯定是老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可百姓呢?他們拿著大刀也要和咱們拼命,男人,女人,都是這樣,咱們還是把事情想的太簡單了,對于當地人來說,咱們歸根結底還是異端啊……” 面對眾人的分析,李定國笑道。 “主要還是因為這里不一樣,這里畢竟是耶路撒冷嘛!他們拼死相搏,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說出這句話后,李定國想了想,然后又說道。 “負隅頑抗者,大軍所致必定玉石俱焚!要教他們知道這個道理,明白嗎?” 有些話不需要明說,只需要隨口提一下,前線的官兵也就知道怎么做了,17世紀……人道?不過只是笑話而已,和蠻夷談什么什么人道,仁義,不過只是對牛彈琴而已。 入鄉隨俗嘛。 文明教化野蠻,也必須先用野蠻能夠了解的方式教化一番,一上來就用什么文明啦,什么德政啦,什么仁義啦。 他們懂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