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奧斯曼帝國強大嗎? 確實很強,但同樣也是外強中干。實際上,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里,奧斯曼帝國一直處于財政危機之中,甚至已經在破產邊緣徘徊了。禁軍弒奧斯曼二世,很大原因就是皇帝給他們欠餉了。而在穆拉德四世登基時國帑空虛。但是為了防止新的兵變,穆拉德母女還是從后宮中東拼西湊了一筆軍餉給禁軍。這才讓禁軍暫時老實。 不過與崇禎皇帝面對財政危機的手足無措不同,面對財政危機,奧斯曼解決問題的手段也是簡單粗暴。一個字搶。都是搶,搶哪很有技巧。奧斯曼二世是從波蘭手里搶,從哈布斯堡搶。而穆拉德四世時期,更是在打下巴格達后,在那里大搶特搶,直接屠了城。 現在和威尼斯打了二十年,為啥? 也是為了搶,干尼亞(克里特島)那可是威尼斯最富庶的領地。 面是對帝國財政問題的無奈和士兵的貪婪。奧斯曼一次次通過暴力來延續了帝國的生命。然而這樣的暴力續命對一個王朝也許是一種絕佳手段,但是當他們面對一個強大的對手時,他們的命運也就注定了。 對手太強大——搶不動。 要是對手太窮,沒油水可搶。 現在的問題是什么? 大馬士革,那是奧斯曼的地盤,其實自己搶自己,這事土耳其人也沒少干。但問題是大馬士革那地方,實在沒什么油水可搶。 最糟心的事情莫過于此,如果那里富庶的像巴格達一樣,搶上一圈軍費也就出來了,可問題是那地方太窮,就是搶上兩圈也不夠本。 既然搶不到東西,那帝國就得出軍餉。 十幾萬大軍的軍餉……那可不是一筆小數字啊! “尊貴的凱撒,我想我們還是可以湊出這筆錢來的!” 艾哈邁德說道。 “在凱撒的旨意下,我的父親在世時,通過不斷的改革,使得帝國財政緊張的局面得到了緩解,我想,我們的財力是可以支撐起這場遠征的。” 在穆罕沒得被扶上王位的最初8年里,奧斯曼帝國內部貪污腐敗,各地叛亂不斷發生。自1656年由祖籍阿爾巴尼亞的穆罕默德·柯普呂律出任大維齊后,政局有所改觀。他采取嚴厲措施,5年內處決約3萬名貪官污吏、不法軍人和謀叛分子,整頓和恢復了國內秩序,將宗教基金改撥世俗用途,緩解了財政危機。 也正得益于他的改革,在歷史上,明年也就是1663年,艾哈邁德才得已繼續出征歐洲,收復奧斯曼帝國的失地。他甚至動員了一支20萬人的奧斯曼大軍出征神圣羅馬帝國君主——哈布斯堡家族世襲領地奧地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