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十歲的秀才-《我在聊齋寫小說》
第(3/3)頁
直到來到李府之后,她方才發(fā)現(xiàn)自己誤解了顧鳴。
他贖她,一來是同情她的遭遇,二來,是看中了她的天賦,準備傳授她儒家的修煉之法,以及一些儒家的知識與理念。
對此,冬香有些失落,但同時也分外的感激。
李老爺夫婦眼見冬香無依無靠,且聰慧乖巧,商議了一番,決定收其為干女兒。
反正他們膝下只有一個兒子,多一個女兒也不失為一件樂事。
對此,冬香自然驚喜不已,流著淚一拜再拜。
之后,冬香便跟李修緣一起跟著顧鳴用心苦讀。
不過她與李修緣的課程還是有不同之處,李修緣畢竟年幼,需要從最基礎(chǔ)的開始學。
而冬香基礎(chǔ)不錯,可以適當學一些相對深奧的儒家學說,同時還要修習坐我經(jīng)等心法。
學習之余,冬香對顧鳴的日常起居照顧的無微不至,這也是出于感恩的心理。
顧鳴寫字的時候,她就會在一旁幫著焚香、磨墨,閑暇也會彈彈琴,唱個小曲,跳個舞什么的助興……
不知不覺幾年過去,李修緣十歲了。
相比同齡孩子,李修緣顯得成熟的多,個頭也比同齡孩子顯得高大,像十二三歲的人。
學識方面就不用說了,古今典故,詩詞歌賦張口就來。
而且還順利通過了縣衙童試,以十歲之齡成為堂堂正正的秀才,這讓那些過了而立之年還未考上秀才的讀書人恨不能找條地縫鉆下去。
一時間,李修緣名聲大振,成為天臺縣,乃至于整個臺州府有史以來年齡最小的秀才。
不少人紛紛上門道賀,說李修緣前途不可估量,將來必定是狀元之才。
這倒也不全然是恭維,畢竟史載中,以十歲之齡考中秀才的人并不多,有名的也就只有那么幾個。
對此,李老爺自然是喜上心頭,大擺宴席款待鄉(xiāng)親父老。
同時又捐了一大筆香油錢。
當然,他心里很清楚,他最該感謝的人是顧鳴。
如若不是顧鳴的悉心教導,他的兒子就算再聰明也不可能達到如此的地步。
外面的人只知李修緣文才出眾,考中了秀才。
殊不知,他不僅僅在學習儒家的知識,同時也在學習佛家與道家的各類學說。
同時還在修煉顧鳴所傳授的儒家心法。
只不過,他年齡太小,加之平日里用心苦讀,很少出門。
因為很多人根本不知李修緣已然身懷絕技,一般的江湖中人,恐怕他能打兩三個。
不過,畢竟年齡小,沒有經(jīng)歷過磨難也沒有見識過世態(tài)炎涼。
考中秀才之后,被眾人一夸,李修緣多少有了一點自負與驕傲。
顧鳴是何等人也?
李修緣的一丁點變化被他看在眼中,不由得皺了皺眉。
看來,得讓這家伙出去走走,看看民間疾苦,看看世態(tài)炎涼,否則一直這樣生活在深宅大院,就如溫室中的花朵,以后一旦遇上挫折,心態(tài)怕是容易崩。
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后,顧鳴決定帶李修緣出去走上一大圈,由南向北,一方面讓他領(lǐng)略一下外面的山山水水,一方面也能見識一下民間風情百態(tài)。
聽聞這個消息之后,冬香也主動提出想要一起出去走一走,路上也好侍候顧鳴二人的起居。
對此,顧鳴倒也沒有拒絕,答應(yīng)讓冬香一起同行。
李老爺夫婦倆雖然有些不舍得兒子離家,畢竟兒行千里母擔憂。
但,夫妻倆也明白兒子書讀的雖多,但閱歷卻很淺,的確也需要四處走走,以增廣見聞。
于是,顧鳴準備了一番之后,便帶著李修緣與冬香一起離開了天臺縣。
按照顧鳴的行程安排,計劃先向西橫貫,走出大江南,再經(jīng)荊楚、湘、黔、川,之后再往北而行,去看看大漠、看看中原、再從晉地出塞看看大草原,然后經(jīng)燕地往齊魯出發(fā),經(jīng)由京城返回臺州。
這么一大圈,幾乎也算將國內(nèi)東西南北轉(zhuǎn)了大半,能欣賞到不同的地貌、不同的風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習俗……
至于時間,預計在三年左右。
走這么一大圈,顧鳴相信對李修緣來說,勝過在家里閉門苦讀十年有效果。
畢竟有些東西只看書是沒有辦法真正理解的,唯有切身體驗過才會領(lǐng)悟的更深,更透。
正如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理念是錯誤的。
沒有人生的經(jīng)歷,那就只能停留在理論表層……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治县|
武汉市|
巴林右旗|
长宁区|
郁南县|
汾阳市|
乌恰县|
谷城县|
抚远县|
乐清市|
三门县|
墨竹工卡县|
洞头县|
杭州市|
惠东县|
东乌珠穆沁旗|
芜湖县|
开平市|
灵宝市|
易门县|
枣阳市|
邯郸县|
新巴尔虎左旗|
星子县|
金塔县|
外汇|
弥渡县|
团风县|
梅河口市|
蓝田县|
八宿县|
黔江区|
海伦市|
廉江市|
涪陵区|
五台县|
古浪县|
古田县|
应城市|
渝北区|
玛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