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牧州的風俗-《山河相制》
第(3/3)頁
王蘭陵找到了村官,是一個長胡子,穿著破舊衣服的精壯老人,在老人的身后還有幾個老人。
這些老人的胡子比頭發長,頭上基本是那種只有指甲長的一層頭發,很適合干活。
頭發稍微長一些的,也會自己將頭發扎在頭頂,變成一個古人的發型。
除此之外,周圍一些青壯和少年人,都是光著腳,穿著松散的褲子。
他們的衣服都是那種顏色單調的衣服,以白色的補袍和灰色的麻衣為主,只有背著小孩子的胖女人才穿著一件花棉襖。
不論是風吹日曬的皮膚顏色,還是那只能用鄉下人形容的面容長相,都和王蘭陵差了一個時代。
王蘭陵說明了來意,“我是山海縣的新任縣令,此次過來是為了拜訪郡守。”
身材消瘦精壯的閆如海說道:“老頭是這里的村長,郡守大人前些年就交代過我們莊子,不許讓人從這里去島上。”
王蘭陵說道:“我非凡人也,乃是朝廷任命的地方長官,又是在通州官校學習過,給圣上寫過多封信,你們帶我上去,郡守不會說什么的。”
閆如海看著王蘭陵的衣著打扮,一看就是城里人,穿的比島上的人都要光渾。
“那行,我讓人去島上問問,他們說行了才可以,不然我們要掉腦袋的。”
王蘭陵點了點頭,“這是我寫的書信,你帶人交給島上人。”
王蘭陵寫了一封履歷表,上面記載著王大人的光輝履歷,和名片的效果差不多。
閆如海說道:“好,現在也不早了,估計要明天才有回信,你們先在村子里休息一晚上吧,我們這里也沒啥人來,一年到頭都遇不到一個客人。”
這里的鹽都是專門的人運去外面,這些村人則是世世代代都在這里干活種地,沒有什么多余的事情可以做。
晚上的食物是番薯粥和面魚兒,這里人不喜歡吃海魚,也不喜歡吃大魚,更愿意把一種能夠和面粉配合的小魚干當做美食。
烤魚是簡陋的食物,面粉裹著魚煮湯是高級食物,油炸的話,就是頂級了。
除了食物問題外,胡仲的幾個手下也在這里播種了……
王蘭陵當然是不好這一口,胡仲和幾個手下也沒有接受,但不得不承認他們的隊伍里還是有人愿意在這里留下后代的。
十個人里有四個都笑納了,畢竟和他們睡的也都是年級三十歲以下的女人。
村子里人員被限制了流動,再加上附近實在是沒有別的村子,為了不讓同族結婚,自然是會想辦法吸收一些外面的血脈。
雖然這個村子也和巨鯨島的人通婚,但數量太多容易弄混,所以有外地男人過來的話,都會有這種招待。
不僅是海邊的漁民有這種傳統,牧州的牧區和開拓者區域都是如此。
帝國的地盤之大,遠勝任何一個時代,而人類又都喜歡扎堆在一起生活,所以很多地方地少人稀,一年到頭都見不到一個旅人。
為了讓官方商隊更好的在各個區域內流動,朝廷對此做出了專門的規定。
地方牧民和村落人員,都需要為商隊和非官方的旅人提供免費住宿和飲食草料的補充。
相對的,商隊和旅人需要傳播遠方的消息和事情,比如有可能的瘟疫、風暴、干旱、蟲害,也要負責回答當地人的一些咨詢和疑惑。
地廣人稀,基本生活物資匱乏,胡仲這些牧區人對于旅客都是很好的,只要對方不手賤嘴賤,基本上都會好好招待,也會讓一些女人待客,以便對方能時常過來交易。
這是一種為了適應生活進化出來的規則,只要在這里生活,就要遵守這些規則,與道德無關。
道德的前提是能夠活下去,不能讓集體更好活下去的道德規范,都是不符合當下環境的妖言。
閆村這邊雖然基本的生活物資不缺,但也愿意讓村子里多幾個方便和其余娃子結婚的小娃子。
王蘭陵在吃過飯之后,也遵守了這個規則,講了天牧郡發生蟲災,以及來的路上經過幾個縣城外面時看到的見聞。
睡覺就算了,王蘭陵沒打算在這里留下娃娃,拒絕了一個穿著花棉襖的小姑娘。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海县|
如皋市|
榆林市|
罗田县|
温泉县|
祁东县|
陕西省|
油尖旺区|
永济市|
临泽县|
岳池县|
丘北县|
南澳县|
徐汇区|
福州市|
新民市|
洱源县|
武义县|
礼泉县|
佛教|
青川县|
荣成市|
昌都县|
新巴尔虎左旗|
清丰县|
涞源县|
开阳县|
宁蒗|
长兴县|
安远县|
临武县|
邛崃市|
荥经县|
新营市|
湘潭县|
个旧市|
余庆县|
济源市|
龙川县|
南宁市|
阳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