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得了,得了!”寧彎彎忙制止了這亂糟糟的場面。 “這事等過了十五,專門挑個日子大家伙都把孩子帶來,考一考就知道了。” 有人突然問道:“姑娘,咱在縣城里搭攤子也不是個長久之事,這過完年后要怎么辦?” 提起這個頓時又是議論四起。 “是啊,是啊,這過完年生意跟年前肯定是沒法比,那些鋪子要是還不進咱的貨,咱這作坊可就難做下去了!” “這些狗日的,說話跟放屁一樣……” 寧彎彎當然更明白這事,辦不下去倒是夸張,畢竟現在集上賣這些東西通過這一個年節已經成了習慣。 以寧彎彎的視角來看,這年頭的物資十分匱乏,當然別人并不覺得,畢竟對于他們來說吃飽穿暖就是頂好的生活。 普通老百姓走親訪友能選擇的禮品十分的有限,普通人家沒錢的就送些自家產的水果蔬菜,有錢的就是置辦一些雞鴨酒肉,沒多少錢,又想要體面點的禮品也就只有趕集買點糕點。 就是想換個花樣都沒有。 以前也不是沒有賣糕點的,不過由于糧食吃法的限制,翻來覆去就那么兩樣,不是黍米糕,就是粟米糕,賣家也就那么一兩個。 那些好看些的,好吃些的,只有是有錢人家才買得起的。 寧彎彎家的作坊可以說是填補了這個空白,各種餅干,糕點,樣式多,價錢又是高中低檔都有,即能全了面子,又能全了荷包。 所以這些趕集賣糕點的小販年后會少很多,但肯定不會消失。 不過縣城那消費能力可不是鄉下地方能比的。 但凡是有點能力的采買東西還都是往縣城里邊去,這損失寧彎彎覺得得有一半。 寧彎彎也早就盤算過了。 就道:“這也是逼著咱在縣城里頭開鋪子,也是好事,咱自己賣,少了中間商到底掙的就更多些,就咱作坊里頭這花樣,到時候一準擠兌的那些鋪子沒法子生存,到時候他們自己就得眼巴巴的上門來求著咱拿貨,咱賣不賣給他們那得看心情!” 寧彎彎這么一說莊戶們頓時就高興了。 她其實還挺高興這些人沒有抱怨因為他們家的恩怨導致作坊的生意受損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