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搞得若音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她將碗筷往四爺面前的長桌一放,就一臉害羞地走遠了。 四爺看了眼若音落荒而逃的背影,倒是沒有再繼續(xù)說正事,而是坐下來喝粥。 過了大概半個時辰,大家休息的差不多,洪水也退潮了一些。 于是,四爺他們重新開始新的一輪救援。 盡管很多地方路不見了,變成一條又一條的河流。 可他們還是背起老人和孩子,攙扶著孕婦和女人們,將她們從逐漸被淹沒的房屋中救出。 那些水流湍急的地方,他們就跳進水里,組成人墻,再用竹筏載村民渡河。 或者像四爺那樣,將身子綁在固定繩上,用自己的身體筑成擔架,橫跨著渡河,將災民移到安全的地方。 緊張的救援時間總是過的很快。 眾人都沒來得及合眼打盹,天邊就泛起了魚肚白。 這個時候,這一片村莊的災民,基本都被救上來了。 剩下的,便是那些難救的災點。 為什么說難救呢,是因為有幾處地方道路塌方的嚴重。 加上幾天的暴雨,山體滑坡將房屋淹了一半。 這種情況下,如果去救,定然危險重重。 萬一山體滑坡再次襲擊房屋,救援人員也得埋在里面。 可要是不救,里面還活著的人就此徹底活埋沒在山洪里。 最后,四爺秉著不放棄、不拋棄的救援原則,還是帶動眾人展開最后一波的奮力救援。 半個時辰后,河邊升起輕柔的霧靄,把一切渲染得朦朧而迷幻。 清晨的空氣中帶點泥土的清新,一陣涼風撲來,讓每個人都精神抖擻。 夏日的清晨,再怎樣都少不了蟬鳴聲。 一只只婉轉(zhuǎn)輕唱,交織成一閥頌歌。 這時,僅剩的幾處災民,也一一被救出。 甭管是災民,還是救援人員,一個個的,面上和身上,都沾滿了泥土,看不清面目。 若音聽見有官府侍衛(wèi)在興奮大喊:“還剩最后一處坍塌的房屋,咱們就可以結(jié)束了。” 然后,他看見一群人往河對面的一處房屋走去。 為首的,正是四爺。 那處房屋本就是土房子。 被泥漿似得山洪沖塌后,都快分不清哪是山洪泥漿,哪是房子本身的土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