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林海縣的一個小飯館里,何玉柱和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正在包房里推杯換盞,兩人面色都有些發(fā)紅,顯見是喝了不少。 “小房,實話跟你說,簽下這份合同我是不夠格的,你們吳總說了,我的體量太小,按照公司規(guī)定來說,是不能和我簽這種級別的合同的。” 何玉柱揮舞著那份來之不易的合同。 小房是露珠生鮮東北區(qū)的采購員,主要負責龍江省林區(qū)這里的山貨采購,他和何玉柱打了很多年交道,簽訂長期合同就是他給何玉柱出的主意。 因為在林海縣,收購山貨的商家很多,也存在一定的競爭。 小房是知道何玉柱和大老板的關系的,所以他出了這個主意。 只要這份合同一簽訂,何玉柱就成了露珠生鮮的優(yōu)質供貨商,具有優(yōu)先供貨權。 “柱子哥,你和大老板那是什么關系,只要他一出馬,合同還不是分分鐘的事。” 小房喝的舌頭都有些大了。 何玉柱拿起酒瓶,又給小房的酒杯滿上,“小房,關系歸關系,可是當時吳總叮囑我,盡快把產(chǎn)量搞上來,這終究是不符合規(guī)定的,時間長了怕別人說閑話,今天我就是來向你求助的,你做這行時間長,有經(jīng)驗,你教教哥哥,怎么才能在短時間把產(chǎn)量搞上來。” 小房露出難色,“柱子哥,你銷售的是山貨,都是大山里的東西,跟蔬菜和水果這些可以量產(chǎn)的產(chǎn)品不一樣,提高產(chǎn)量很難啊!” “所以我才來找你啊!你一定要為哥哥想個辦法。 你們老板是我同學,我就更不能讓他為難了。” 小房晃了晃腦袋,隨即眼睛一亮,“柱子哥,我有個主意,山貨的產(chǎn)量是很難提升的,但是我們可以建菌棚,自己種蘑菇木耳。” “那質量不就下來了,山里的東西和棚子里種出來的能一樣嗎?” 何玉柱的腦袋搖的像撥浪鼓一樣。 “你聽我說啊!兩種東西質量確實不一樣,但是合同里卻沒提到這點,只要求了供應量,你完全可以走兩條路線,山貨繼續(xù)收購,走高端路線,種植的蘑菇木耳走大眾路線,兩方面不發(fā)生影響,這樣你的產(chǎn)量上來了,公司也不會說什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