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爸,家里的工具箱呢?” “工具箱,我想想,前陣子借給光暉,就是小時候跟你玩的志仔他們家。” “行,我過去問下他們。” 不算遠。 蘇子魚根據原身的記憶走路去,崎嶇道路,磚石零散,挖開都有蚯蚓在里面,小時候經常抓來當魚餌到河間釣魚,像極了21世紀90年代的農村。 “志仔?” “小魚,你什么時候回來的?” “剛剛回到,我爸工具箱?” “前幾天去還給你家,你家沒人,聽說你爸住院了,他人沒事吧?” “痊愈了,你這是全身武裝去哪里?” “祠堂啊,他奶奶的,二栓子,還有印象吧,他偷了我們村募集修路的錢,有五萬,賭博全輸光了,現在村長把他關祠堂里,我特么過去打死他,以前偷雞偷鴨,現在連募集修路的錢都敢偷。” 蘇子魚也跟著過去,祠堂里很多人,一個個臉色寫滿怒火:“村長,我不敢了,我知道錯了。” “村長,讓我打死他。” 二栓子很多處已經被打流血了,奄奄一息,偷錢被發現,不打死算是輕的:“大家靜一靜,我很氣憤,我們邊渡村出了這個敗類,但法治社會,打死人萬萬不可,等下把他送所里,該關多少年就得關多少年。” 邊渡村村長還是很理智的,否則他也不會當選這個村長:“現在縣里批的補助鋪路款已經到村里了,可偏偏讓這敗類敲窗偷了五萬的現金,這里也有我的過錯,所以只能再度發起募集,你們愿意捐多少算多少,不夠我再貸款補回去。” “我先帶二栓子到局里。”村長開口道:“你們捐過了,還愿意捐贈多少就多少。” 每一筆都有村支書在登記,邊渡村一共有一百多戶,是一個小村,家家戶戶務農收入并不是很高,一個月均分下來收入就1000-2000這個樣子,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年輕人沒有選擇留在村里,而是外出打工。 10,50.100,多得就200,但200少之又少,距離50000這個缺口很有很大距離,對于村里而言,50000就是一筆巨款了:“志仔捐100。” “小魚,走了,要不是村長攔住,非打死他不可。” “沒有帶現金怎么捐,微上支付可以嗎?” “小魚,你捐什么,不用你捐。” 村支書清楚蘇木家的困難,前段時間剛被野豬傷到住進了醫院,至于蘇子魚,蘇木家的兒子,他當然認識:“回去好好照顧你父親就好了,有心了。” “或多或少是我的心意,我捐點吧。” “行行行,微收款給他,發個十塊過來就好了。” “鋪的是多少米的路寬?” 鄉村小道有時候窄的只能容一輛車,蘇子魚開過來的時候就留意到了這個問題。 “路寬兩米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