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殿下,屬下明白,殿下秉打敗大食人之戰功,成為一藩之主;是以十分擔心若敗于大食國,則國主之位或許會有動搖。就如同莫元擔憂大敗仗,威望受損一般。 所以屬下建議,出兵呼羅珊,由屬下名義上掛帥,殿下暗地里跟隨;若屬下打敗大食軍,成功殺死數十萬大食百姓,屬下會告訴所有將士此戰實乃殿下暗地里在軍中指揮。若屬下打了敗仗,全是屬下自己的責任,與殿下無關。”劉琦說道。 “這,這……”李珙聽到這番話,一時楞在原地。 聽到莫元拉拉扯扯說了一大堆的第二個緣由后,李珙也擔心起自己若出兵呼羅珊打了敗仗,影響在安西的統治;也因此他雖然更加欣賞馬匡等支持出兵的人,可心里已經偏向于不出兵。但萬萬沒有想到,劉琦竟然想出這么一個法子,既能免除若戰敗對統治的影響,又能出兵,兩全其美。 而且對于李珙來說,劉琦主動提出這樣一個建議,還能起到另一個一箭雙雕的用處。在同大食人的三年戰爭中,安西軍屢戰屢勝的同時,劉琦也屢戰屢勝,獲得了巨大威望。劉琦的威望不足以威脅李珙的安西國主之位,就像漢初兩大功臣韓信、曹參不可能取代劉邦一樣。 可有這么一位功勞巨大之人在身旁,李珙心里總歸是不大舒服,已經開始琢磨如何壓制他。 但劉琦提出這么一個法子來,若劉琦敗,則他的威望受損,不再對李珙構成影響;若勝,李珙可以摘果子,劉琦威望增加的同時李珙威望也會提升。不論勝敗對李珙都有好處。 “可,事后如何向將士們解釋我為何不公開指揮?”李珙心里已經心動,但又想起這個問題,立刻問道。 “可以向將士們說是迷惑并波悉林。”劉琦回答:“自從喔鹿州之戰以來,每戰殿下必親臨前線,從未在后方留守。若攻打呼羅珊之戰殿下不公開露面,并波悉林多半以為安西軍只是想搶一把,并非要大舉進攻,從而輕視我軍,使得我軍能出其不意。 殿下,這也是個一箭雙雕的計策。既能在之后向將士解釋,也確實能夠迷惑并波悉林。” “一箭雙雕?好。”李珙聽到這個詞不由得笑道。 “這么說,殿下是答應出兵了?”劉琦聞言立刻追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