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可惜,就是這樣的堅定太子黨、太孫黨,朱元璋還是義無反顧為了安全除掉了,順帶著還把太孫黨里能征善戰的將領殺了個一干二凈。 于是,也就有了之后朱棣探囊取物般容易的靖難之役。 親身經歷過這些后,面對國內依然存在的藩王勢力,成祖皇帝吸取教訓,保留了靖難勛貴集團的存在。一方面用于壓制藩王勢力,一方面也是為了平衡日漸壯大的文官集團。 論及玩兒朝廷的政治平衡,朱棣確實比他老子朱元璋溜得多,而且手段也細膩得多,不像老朱那般粗暴,一言不合就斬盡殺絕。 朱棣確實精明,但是,也擋不住子孫無能和文官集團的無恥。 土木堡之變,天真的英宗皇帝帶著靖難勛貴們,手拉著手一起踏進了文官集團的陰謀和瓦剌太師也先的包圍圈,皇權的堅定支持者,能夠力壓文官集團的靖難勛貴們被一仗打斷了脊梁骨,從此之后百余年就再也沒能從文官集團的壓制中挺起身來。 到了萬歷、天啟、崇禎朝時,勛貴集團的存在感就更低了。每日里除了斗雞遛狗,便是同些僧道之輩混在一起。 普渡慈航進京以后,首先接觸的便是這些勛貴。而最先遭了毒手的,自然也是這些勛貴。 夏躍在江浙一仗干翻普渡慈航后,這群被大蜈蚣掏空血肉精氣的勛貴、朝官們便隨之化為一團膿血,徒留下一具具人皮外囊。 京城勛貴幾近全滅,朝中重臣去了大半,這是何等聳人聽聞的恐怖之事?! 若非夏躍早有布置,皇帝也有心理準備,內朝迅速出手,遞補官員及時到位,錦衣衛、東廠全力消弭流言,剛剛穩定下來的朝局頃刻間便有動蕩之危。 普渡慈航對文武勛貴施以李代桃僵之策,目的是為了竊取皇朝氣運、天子龍氣,雖說勛貴們被屠戮一空,可其子嗣并未受到太大波及。 夏躍關于國師普渡慈航乃是妖孽的奏章一到,已經穩定好朝局的崇禎帝便借題發揮,以勛貴結交妖僧禍亂朝綱為由,大筆一揮,凡是此次被普渡慈航殺害的勛貴一律除爵抄家。如此一來,不僅將與國毫無益處的勛貴連根拔除,也大大充實了皇家內庫,僅金銀便高達七千余萬兩,可謂勛貴跌倒,皇帝吃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