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681章 蝴蝶效應-《秦吏》


    第(1/3)頁

    秦始皇三十六年仲冬之月(農歷11月),一艘大船從會稽郡方向緩緩駛來,停靠在東冶城外港。

    數百名秦兵和臣服于秦的閩越人在碼頭接應,眾人齊心協力,喊著號子,將樓船上巨大的青銅器物抬了下來,一直運到城中心新建的“蛇王廟”,再重新組裝起來。

    這時候越巫們才發現,這青銅巨像,竟是八條“大蛇”相互纏繞,兩兩一組,面朝四個方向,做工雖不算精致,卻雄渾大氣,遠勝閩人的木雕。

    又聽人說,這就是秦朝將軍所言,秦人崇拜的“蛇神”,于是皆高呼而拜。

    “這分明是龍。”

    陸賈瞅了一眼,暗暗嘀咕,他當然知道此乃何物,秦滅六國后,除了收繳天下兵器集中在咸陽,鑄造十二金人外,之后陸續收繳的,便就近集中在各郡郡府,鑄編鐘,置宮廷中,高三丈,鐘小者皆千石也,豫章郡就有一個,陸賈隨黑夫去南昌時見過,會稽、九江亦有。

    而這編鐘的底座,便是幾條纏繞在一起的青銅龍——形制頗似后世陜西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黑夫竟是給會稽郡去信,將這底座要來,直接塞進廟宇,說成是秦人崇拜的“蛇神”。

    不過,閩人還真信以為真了,因為秦朝的龍和后世不太一樣,磚上的繪畫好歹有爪,可這鑄造的青銅龍,不知是工匠疏忽還是怎么,四足偷工減料,只是身體上繪有紋路,所以看上去更像大蛇。

    再瞧瞧黑夫的旗號:赤色無文采的交龍之旂,因為是抽象化的交龍紋,所以看上去也似兩條大蛇彼此纏繞,一時間,不少人都信了黑夫的鬼話:“我亦崇蛇也”。

    “閩人分不清龍蛇是正常的。”

    黑夫笑道:“別說他們,連吾等南郡人也分不清,在安陸縣的《日書》里講到十二生肖,是這么說的,子,鼠也;丑,牛也;寅,虎也;卯,兔也;辰、已,蟲也……”

    對這兩種東西,南郡的鄉下人也搞混淆了,于是走鄉訪村的日者們,都用方言稱之為“蟲”。

    這下好了,原本是“異教徒”的入侵者,卻搖身一變,成了信仰的守護者,黑夫甚至還令人編造出了“無諸不敬蛇神故修蛇不出”,“毒蛇不噬秦將而為之盤旋起舞”的故事。

    他是如此對部眾們解釋的:“共同的信仰,能讓這群閩人安心,我至少不會搗毀他們的廟宇……”

    黑夫略微停頓,看向梅鋗,笑道:“或者跟南越人一樣,將彼輩崇拜的神靈統統燉了做蛇羹。”

    這是黑夫為了讓秦軍能在東冶城站穩腳跟,將這作為攻打南越的水上基地,同時杜絕閩人反抗綿延的無奈之舉。

    這件事就算傳到咸陽,也沒什么大礙,因為在秦朝,龍的地位遠不如后世。

    黑夫曾聽張蒼與他聊過上古之時的龍,聽說在夏朝時,“龍”的圖像主要是出現在玉器上面,龍頭上大都是沒有角的,并且耳朵肥大,簡直就是豬頭的形象,不過身體上已經有了龍紋。雖然身上帶有強烈的豬的色彩,但畢竟已經邁入龍的門檻了。

    不過那時候的“龍”地位與豬還真差不了多少,夏后孔甲時,據說有兩條龍飛到夏都,卻未被頂禮膜拜,反而令人養了起來,最后被殺了吃肉,夏后稱贊味道美極了,問還有沒有……

    到了商周春秋戰國,龍總算擺脫了“肉畜”的地位,升級為“行畜”,在各種神話里,它們多為神仙拉車,屈原《九歌》里就寫過:“龍駕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而秦人對龍形象的運用,又多了兩處:墊禮器、看大門,或被壓在沉重的編鐘下,或于宮殿外分列左右,功能類似烏龜和獅子。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乡城县| 顺昌县| 巴林左旗| 明水县| 阜康市| 高碑店市| 兴业县| 定日县| 札达县| 隆尧县| 巴青县| 门源| 彩票| 页游| 斗六市| 西盟| 陇川县| 岑巩县| 泸州市| 岳阳县| 盘山县| 普陀区| 阿尔山市| 祁连县| 衡东县| 墨竹工卡县| 长武县| 淳安县| 铜梁县| 应城市| 讷河市| 彭山县| 新巴尔虎左旗| 河津市| 雷州市| 疏勒县| 淳安县| 奉贤区| 义马市| 金昌市| 泌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