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691章 為人民服務-《秦吏》


    第(1/3)頁

    秦始皇三十六年五月中旬,番禺城北十里的石門亭,亭父剛起床,打算去喂雞,卻看見昨夜來投宿的兩名軍卒,已站在院中聊天,手中蒲扇不停,抱怨嶺南炎熱,而他們押送的犯人:那身穿褐衣的髡發墨者,則蹲在地上,手里正在鼓搗著什么……

    墨者名為“忠”,墨門之人,都叫他阿忠,正是兩月前,因為拒絕為驪山陵地宮提供精密技術,被流放的三人之一。

    他們來得不巧,時值仲夏,嶺南猶如一個大蒸籠,阿忠的兩名師兄在陽山關染疾,走到四會實在撐不住了,再走下去恐怕會死,不得已留在那養病,僅剩阿忠繼續趕赴番禺,昨日在石門亭借宿。

    見亭父起來了,阿忠便將手里的東西遞了過來:“老丈,你來看看此物。”

    亭父與兩名軍卒打了招呼,卻見阿忠手里,是一個用木頭現雕的鈴鐺,那鈴是倒置的,上面有繩,下方則有木鉤……

    亭父有些奇怪:“這是何物?”

    阿忠道:“我聽你昨日抱怨,說嶺南炎熱潮濕,亭舍附近多蟲蟻,成群結隊,聞到腥味便蜂擁而至,就算將魚掛到房梁上,它們也能爬上去,但有了此物……”

    他請亭父取點水來,為其做演示:將木鈴內注滿水,下面掛鉤掛一條剛捕得的鮮魚,懸于梁上,果不多時,就有紅螞蟻聞著腥味而至,但這一次,還不等它們爬到下面掛鉤的食物上,淹死在木鈴的注水中,不一會,木鈴里便漂滿了死蟻尸體。

    “你這后生,真是聰慧!”

    石門亭父嘖嘖稱奇,此物看似簡單,但他們卻沒能想到,這名叫阿忠的墨者只是隨口一聽,隨手一做,便解決了困擾他許久的難題。

    亭父道謝不已,阿忠卻道:“子墨子說過,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愛人利人,都是身為墨者應該做的,老丈不必言謝。等我到了番禺,會請匠人將此物造上成百上千,讓各亭各營都能用上。”

    將兩個一早起來制作的木鈴贈予亭父后,阿忠也在軍卒的催促下,離開了石門驛向南行,他們要在今日內抵達番禺……

    “對了。”

    他重新戴上桎梏后,回過頭對亭父笑道:“這器物,就叫它‘氣死蟻’吧。”

    ……

    “君侯,從咸陽發配來的三名墨者已到嶺南,但有兩人在四會養病,只有一人,前日來到番禺……”

    利倉前來稟報時,黑夫正忙著在地圖上劃線,只頷首說:“知道了。”

    對于發生在咸陽的事,他亦有耳聞,畢竟黑夫與墨家、農家都有交情,同秦墨巨子程商,還是多年好友。

    當聽聞少府姚賈讓墨者去幫忙修阿房宮、驪山陵,他亦不由罵道:“這不是故意挑事么?”

    說得不好聽點,墨者就是一群狂信徒,對待《墨經》,就像基督徒對圣經一樣,而且組織嚴密,擁有武裝,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還踵。

    秦墨雖然為了實現統一大同,拋棄了非攻,但兼愛、尚賢、尚同、明鬼、非樂、節葬、節用等九篇,卻一直恪守如初。

    “讓反對奢侈、厚葬的墨者去修阿房宮,驪山陵,這與英國人給***發抹了豬油的子彈有何區別?”

    果不其然,分到驪山陵的三個墨家小伙子不干了,遂被發配嶺南。

    官吏百僚,諸子百家慘遭流放,乃尋常之事,黑夫手下三十萬南征軍兵民里,三分之一的人是因罪謫遷的你敢信?

    不過,黑夫還是從中嗅到了一絲陰謀的氣息。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前县| 隆尧县| 绿春县| 抚顺市| 施甸县| 乐亭县| 长乐市| 汝阳县| 西昌市| 迁安市| 肇州县| 胶州市| 桐梓县| 灵山县| 芮城县| 灵丘县| 石楼县| 西乌珠穆沁旗| 柳林县| 中阳县| 延庆县| 张家口市| 嘉义市| 唐河县| 舞阳县| 平顺县| 竹北市| 东安县| 绍兴市| 石楼县| 老河口市| 五华县| 汝阳县| 陇南市| 罗定市| 杭锦旗| 泸溪县| 五大连池市| 博罗县| 津南区| 鄢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