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寧做太平犬,不為亂世人。 亂世人命比草賤,前一刻還是皇親國戚,王公貴胄,下一秒就可能流落荒野,食不果腹。 亂世之中計劃是永遠趕不上變化的,因為誰也不敢保證下一秒會發生什么,這點周胤最有發言權。 周胤,廬江人,家世淵博門第顯赫,先祖周榮乃大漢章帝,和帝兩朝的尚書令,從曾祖周景官至太尉,祖父周異官拜洛陽令,父親周瑜更是季漢都督,位極人臣。 有顯赫的家世,有牛掰的父親,按理來說周胤已經贏在了人生的起跑線上,后半輩子就算躺著什么都不做,官職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攀升,換句話說只要不作死,幾代都不愁,可惜遇上了曹操這個奸賊。 當年淮南大戰,父親周瑜率軍攻打徐州不成,反被魏將張遼偷了壽春,母親小喬不幸落入賊手,被曹操那個狗賊收進宮中。 母親被搶,這對任何一個男人來說都是天大的恥辱,接到消息時周胤跟大哥周循氣的怒發沖冠,立刻逃學趕往父親軍中,希望父親領兵奪回母親。 父親周瑜對曹賊的恨比他們兄弟更深,配合朝廷多次率兵北伐,企圖打敗曹賊以報奪妻之仇,奈何魏漢國力差距太大,季漢拼了老命也沒能打敗曹賊統一天下,反而被曹賊趕出江南,趕到貴霜偏安。 大多數人都只會朝看的見希望的目標前進,看不見希望自然就沒了奮斗的動力。 就像后世的房價,三五千的時候大伙都很有干勁,七八千的時候也能掙扎,飆到七八萬時就躺平了,因為沒有希望,無論怎么努力都買不起,那還努力個錘子。 周胤就是這樣,季漢占據半壁江山的時候做夢都想打進中原救回母親,季漢被趕到貴霜偏安之后,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便煙消云散,乖乖聽從父親的安排隨楚王來沛州建國,不再考慮那些有的沒的。 楚國是季漢最早分封的藩國,也是目前最大的藩國,本著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的原則,建國之初季漢的士族便抽調族中子弟隨楚王劉禪出海,周胤就是其中之一。 周胤不比父兄,資質平庸能力一般,犯了幾次錯之后就被楚王趕出來了朝堂,領了個侍郎職銜回家種地去了。 周二公子種地可不是普通百姓面朝黃土背朝天那種種法,而是有自己莊園的,家里的土地以千頃為單位,往地當中一站,視線能看到的,不管山水還是草木,全是他們家的,一人占領的土地恐怕不比前漢那會,中原的大士族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