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現在蕭逸正是推動他們的這個因、解決那個果的時候。 不從? 那就是蕭逸所說的,這個道,是修不成的。 楚天鷹之前再三思慮、之后表示”心意已決!“這其實已經就說明他的執念非常重。 這也算是不經意間便暴露了根底,而他還沒有發覺而已。 這也算是一種”失神!“ 一位合道大能的失神,背后所牽扯的事情,小不了。 蕭逸不會放過這個。 人的一生正如那道之兩極一樣,可不會出現十全十美的”圣人!“ 或是純粹的”惡人!“ 每一個人或多或少、或輕或重的都會作出一些違心之事,評判的標準不是別人,恰恰是他自已。 社會是個大家庭,人人都要在里面方能正常存活。 但社會也是一個大染缸,想要片葉不沾身? 不敢說絕對,但九成九是跑不掉的,能成的,也不過鳳毛麟角的極個別而已。 修道的本意就像白云子對蕭逸與王馨所講的那樣,是尋求天意,也就是一種淡然,因此才換個說法,叫平衡。 也就是說,不管是善念還是惡念,總要讓自已能坦然接受,如此方能近道。 當然白云子說的好,卻自已做不到,這是另一回事。 陳知受不了陳氏受難,或說是受不了陳氏立國的愿望一直未能實現,這便稱之為”道心蒙塵!“ 陳氏能否立國關他屁事,但他就是這般糾結。 這與陳氏數代人其實一文錢關系都沒有,有沒有這個陳氏國度一點兒也不重要。 太陽照常每日升起、落下,陳家族人該怎么活就怎么活。 立國是一個追求、一個理想,但從根本上來說,這是集體的意志。 陳知作為一個個體,可以選擇為之努力,但將這事兒完全的攬到自已身上,這就過了。 更何況陳知向來是躲在天佑城地下自我修練,于立國來說其努力的程度也不值一提。 按因果來說,沒有付出,想什么回報啊! 最可笑的地方便在于他于這事兒是完全的置身事外,許多陳氏族人其實都不知道他還活在這世上。 所以總結來說,他這個執念真是有問題的,這個念頭就是個雜念,需要他能說服自已有所側重,究竟是修道還是立國。 如此、才不致于因此影響到他求道。 王馨也回過味兒來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