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戴姍道:“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有缺,不如就讓嚴(yán)成錦……” 這也不過是合了陛下的心意。 “嚴(yán)卿家安置流民有功,破宣府軍餉一案有功,朕升你為右僉都御史,祿米加五十石。”弘治皇帝嘴角噙著笑意,喜笑顏開。 “臣謝陛下隆恩!”嚴(yán)成錦從懷中掏出一本冊子:“陛下,來都來了,臣就順便一道彈劾吧。” 蕭敬忙把嚴(yán)成錦疏奏呈上去,弘治皇帝翻開一看,是彈劾宣府總兵徐仁。 “徐仁督管不利,固然有罪,眼下朝中無良將,朕暫且不問責(zé)了。” “陛下,家父是被埋沒的將才,若放到宣府,定能發(fā)揮他的才能,整飭宣府士卒。” 寧夏太安全了,老爹不挪位置,沒軍功。 去宣府好。 宣府是大明的九邊之首,韃靼人一旦破了宣府,就能直達(dá)京師,所以很重要。 在九邊之中,總兵也有高低之分,雖然都是守門的,但宣府總兵,類似保安隊長的角色。 “此事還需與兵部商議,不可定論。”李東陽道。 弘治皇帝頷首點頭:“吏部和禮部兩個位置,尚有空缺,明年便是秋闈了,豈能空著位置。” 嚴(yán)成錦微微低頭。 還沒開始推選,他已經(jīng)知道了答案。 馬文升為吏部尚書,張升為禮部尚書。 這一次天官換選,極為激烈。 兩個御史因此下獄,李東陽和禮部左侍郎反目。 爭吏部尚書的,除了馬文升,還有現(xiàn)任吏部右侍郎王鏊,詹事府的前任詹士,教過朱厚照,是太子之師。 爭禮部尚書之位的,有一個極厲害的人,現(xiàn)任禮部左侍郎,焦芳! 本來不打算參與大亂斗,但對老爹卻是一次機(jī)會! 馬文升升任吏部尚書后,兵部尚書的位置就空了出來,史料中,接替他位置的是劉大夏。 同時秦紘將升任三邊總制。 若是讓秦紘升任兵部尚書,三邊總制就空了出來,老爹的職業(yè)天花板將再次被打開。 “只能彈劾劉大夏了。” 運氣好的話,還能將程敏政拉回來,嚴(yán)成錦暗想。 “陛下,程敏政在良鄉(xiāng)教化流民有功,又蓋了藏書館福澤天下書生,您看是不是……”慎重起見,嚴(yán)成錦留了半截話。 弘治皇帝眼底深處閃過一絲鋒芒,輕描淡寫道:“程敏政致仕便因鬻題,如今掄才大典又至,不能啟用,內(nèi)閣覺得,馬文升和王鏊誰更能勝任吏部天官一職?” 劉健直言:“臣以為,馬文升安兵部,由王鏊升吏部尚書,如此再合適不過。” 李東陽卻道:“臣以為,馬文升更合適。” “臣也覺得,馬大人更合適。”嚴(yán)成錦站出來一步,馬文升上去了,兵部的位置才會空出來。 要是他不挪位置,老爹就得再坐十年板凳… “朕想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