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為了方便蕭姵行事,天慶帝特意將小年公公留下供她使喚。 聽說眾人要抓鬮,小年公公立刻安排人去準(zhǔn)備紙筆。 不多時,就有宮人將筆墨紙硯備妥。 蕭姵和桓郁親自執(zhí)筆,在四十張紙條上分別做了兩組不同的標(biāo)記,并卷成了一模一樣的紙卷。 見紙卷只有四十個,曹錕拽了拽桓際的袖子:“咱倆……” 他雖然只說了兩個字,意思卻不難理解。 桓際壓低聲音道:“去非兄還沒想好跟誰?” 曹錕朝蕭姵那邊脧了一眼,有些為難道:“小弟不久前剛得罪過郡主……” 桓際暗暗好笑。 哥說的一點(diǎn)沒錯,這廝的心眼真是多。 為了不穿小鞋,竟把主意打到了自己身上。 雖然他早已經(jīng)做好了選擇,并且得到了哥的同意,卻不想這么快就讓曹錕如愿。 怎么也得讓他急一急。 見桓際遲遲不作答復(fù),曹錕果然開始著急了。 此次他放棄去禁軍任職的機(jī)會選擇加入新衛(wèi),得到了父親的贊賞。 贊賞之后,父親又反復(fù)強(qiáng)調(diào)了一句話——欲速則不達(dá)。 他與蕭姵的過節(jié)兒不是一兩日就能解開的,這種時候千萬不能著急。 最好的辦法是兩人天天能見面,卻又保持一定的距離。 時間一長,蕭姵對他的惡感就會漸漸散去。 到那個時候再尋機(jī)討好,即便不能如父親所愿,總也能落下些好處。 可事情想得再好,也得有人配合啊。 桓三這廝總是該明白的時候糊涂,該糊涂的時候明白,真不知他那腦袋是怎么長的! 若是他死死抱著桓二堅(jiān)決不撒手,事情還真有些不好辦。 眼見抓鬮已經(jīng)開始,曹錕只能豁出去了。 “子讓兄,就當(dāng)小弟欠你一個人情,今后但凡你有所差遣,我一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桓際終于松了口:“那好吧……” 曹錕歡喜不已,一個勁兒地道謝。 兩人分別站到了蕭姵和桓郁身側(cè),并說明了緣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