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孟太后終于深刻的認識到了,什么叫做好的不靈壞的靈—— 因為趙桓選擇強行把福州軍亂的消息壓制下來,許多其他地方的某些人卻是從中看到了機會,以為趙桓真就是因為要親征西夏不愿意分心,或者又是暫時無力壓制福州的軍亂,以至于幾乎就在一夜之間,大宋二百四十多個州里面,竟然有三十多個都傳來了叛亂的消息。 而趙桓對此卻是根本不加理會,只是把各自的消息都強行壓制下來之后就該干什么還干什么,該賣戰爭債券的依舊在大賣戰爭債券,該準備兵器糧草的也依舊在準備兵器糧草,就好像根本沒有得到各自叛亂的消息一樣。 包括李綱和李若冰等人,也被趙桓下達了封口令,一眾知情的閉口不言,不知情的胡亂猜測著朝堂的動態,同時也在琢磨著官家的態度。 盡管大宋的文武官員們都不太怎么樣,但是這些人也沒蠢到以為趙桓會招安。 至于打從趙桓穿越過來之后就著手調教的皇城司,也終于在這時候展現出了獠牙—— 先是對汴京城的朝臣進行了一遍清洗,幾百個朝臣里面有近乎十分之一的都被皇城司直接抓了起來,接著又不斷的派出探子前往各地打探消息,尤其是那些已經反叛或者有反叛苗頭的地方,更是皇城司關注的重點。 就連許多大臣和家鄉往來的書信,都被皇城司暗中截了下來,謄抄一份之后又把信件原模原樣的送到了收信人的手上。 總而言之,皇城司離著錦衣衛的無孔不入以及臭名昭著還有一大段距離,但是在大宋這些被慣壞了的官老爺們來看,皇城司無疑已經是極為恐怖的存在。 然而對于汴京城的民間來說,卻依舊處于歌照唱,舞照跳,偶爾還能來頓小燒烤的美好時光,許多汴京城的百姓正在擠破了腦袋往開封府里鉆,為的就是能買上一份戰爭債券—— 且不說有皇城司下屬的說書先生和狗托們在暗中推波助瀾,光是聽說上次金兵兵圍太原時,太原那些捐錢助戰的百姓都得到了雙倍的返還,這就已經足夠吸引大宋的百姓們去買戰爭債券了。 …… “滾蛋!這里是開封府,想要買戰爭債券,先拿出你的大宋戶籍再說。” 在朝堂上打混了許多年,王時雍別的不算擅長,可是這揣摩上意的本事卻是一等一的,要不然也不可能安坐開封府尹這許多年的時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