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有領(lǐng)主知道唐將的身份。 “突厥王子都只能在唐軍帳下?lián)我粏T部將而已。” “不只是阿史那社爾,還有哥舒翰、高仙芝、黑齒常之、尉遲敬德等番將,為大唐征戰(zhàn)四方。不過番將也出了安祿山那樣的大反賊。只有李世民可以鎮(zhèn)得住他們吧。李世民一死,他們說不定就會有異心。也不好說,哥舒翰就為了大唐對抗安祿山,最終戰(zhàn)死。” 在場的人驚嘆于唐軍的猛將如云,還有天可汗的名副其實。 “不知道安市城、白江口的戰(zhàn)況如何?” “相信唐軍和我們的同伴。” 除了選擇相信東漢區(qū)的領(lǐng)主,楚天他們別無他法。 “我們位于峽谷河流上游,有沒有可能投毒,讓河流下方的高句麗大軍中毒身亡?” “你小說看多了,以這條河的徑流量,你要投多少噸毒藥才能保證下游中毒?” “那用沙袋堵住上游的水,然后水淹高句麗大軍。” “行不通,對方一看下游的河水減少,很快就會意識到我們想要利用水攻。” 一群領(lǐng)主想要破敵,水攻、投毒等五花八門的方法都想出來,不過最終還是認為不可行。 這是一場硬仗,可取巧之處不多。對面的領(lǐng)主小心防備,要抓對方破綻,必須要讓對方露出破綻。 劃分巡邏的任務后,楚天回到自己的營地,周亞夫、李廣、花木蘭輪流負責宿衛(wèi)。 河對岸就是高句麗大軍,他們可能會率兵渡河襲擊唐軍軍營。 因此,有幾隊唐軍和漢軍手持火把沿著河流巡邏,防止對方暗中搭設浮橋,渡河奇襲。 一隊騎兵從楚天所在的第二軍團的營地經(jīng)過,一個騎兵握著方天畫戟,腰鞬張弓,有意無意看了一眼第二軍團的營寨。 東漢區(qū)領(lǐng)主的軍隊在他看來,還是無法與巔峰時期的唐軍相提并論。 這支唐軍,是隋末唐初征戰(zhàn)天下的精銳,李世民想要憑借精銳,在最后的歲月,為后代平定高句麗這一個后患。 楚天不知道唐軍騎兵經(jīng)過,而是安然在營帳呼呼大睡。 對面的高句麗大營,被兩千唐軍嚇破膽的高麗領(lǐng)主們夜不能寐。 十萬唐軍和五萬漢軍南下與他們對峙,在安市城外圍還有三十萬唐軍和二十萬漢軍。他們的動靜實在令人不安。 李勣的唐軍南下不只是為了挑釁高句麗大軍,而且還切斷了高句麗大軍的視野。百萬援軍堆積在峽谷南部,卻完全不知道安市城的戰(zhàn)況如何。 高句麗大軍還有一個劣勢——人越多,需要的糧食越多。 “高延壽、高惠真給我們施壓,他們必須要盡快攻擊唐軍,否則將會兵糧寸斷。” 崔在善掃視在場的高麗領(lǐng)主,他計劃堅壁清野,卻錯誤判斷了高句麗大軍的糧食問題。 高句麗大軍數(shù)量多達一百五十萬,后勤壓力比唐軍大多了,注定著高句麗大軍不得不發(fā)起進攻。 “我們……可以打贏嗎?” 高麗領(lǐng)主白天目睹唐軍的威風,有些發(fā)怵。 “白天前來挑釁高句麗大軍的是唐軍的精銳騎兵,不是普通士兵,何須懼怕。” 崔在善面對一群時而自大時而膽小的隊友,眼色凌厲,逼迫他們聽從他的命令。 “按照原本的安市城之戰(zhàn),唐太宗李世民將會派長孫無忌率領(lǐng)一支偏師從北嶺的山道襲擊高句麗大軍后方,進行夾擊。我們可將計就計,在山道出口設下伏兵。此計我已告知高延壽、高惠真二位將軍,他們均已同意。只要唐軍出現(xiàn),三十萬埋伏的大軍將會讓他們?nèi)姼矝]。” 百濟國熊津江,劉仁軌率領(lǐng)大唐水師與唐軍騎兵水陸并進。 東漢的玩家率領(lǐng)幾千條小船跟在劉仁軌的大唐水師后方,浩浩蕩蕩,船只鋪滿了江面。 與安市城漫長的戰(zhàn)斗相比,水師的合戰(zhàn)比較容易解決,往往是一次會戰(zhàn)定勝負。 大唐水師的樓船長數(shù)十米,上百艘巨大的樓船排開,聲勢浩大、威風凜凜。在樓船四周還有斗艦、海鶻、艨艟、走軻等中小型戰(zhàn)船。 荊、揚、交州的領(lǐng)主使用的多是走軻,只有少量的艨艟。 “有大唐水師擔任主力,我們定然可以獲勝。有這樣一支水師,我敢南下攻打安南區(qū)的大越國。” 交州領(lǐng)主趙光在自己的艨艟戰(zhàn)船上,看到大唐水師的盛況,不由震撼。 倘若給他一支這樣的水師,他不見得不敢去南下征服大越國。 東漢水師盟主銅雀手中握著一張海圖,上面是熊津江以及附近的海域輪廓。 歷史上,劉仁軌率領(lǐng)的唐軍水師就是在熊津江的入海口與支援百濟(當時朝鮮半島的三國之一)的倭軍水師相遇,爆發(fā)了白江口之戰(zhàn)。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