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洛陽朝廷決定任命楚天為瑯琊國相的命令很快就從洛陽傳到夏城。 楚天憑借自己的實力和糜竺賄賂十常侍,得到了瑯琊國相的官職,與此到來的還有朝廷令他盡快討伐青州黃巾軍的詔書。 與楚天一同負責討伐青州黃巾軍的諸侯還有青州刺史焦和、北海相孔融的青州軍,兗州刺史劉岱、東郡太守曹操的兗州軍,徐州刺史陶謙的徐州軍。一共有三州的軍隊。 青州刺史焦和與孔融一樣,缺乏率兵打仗的能力。青州的漢軍本來不少,兵器也尚且鋒利,結(jié)果被青州黃巾打得落荒而逃。 青州軍指望不上了。 朝廷更加看重兗州軍和徐州軍。 “東郡太守曹操……” 楚天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見過曹操這個三國前期第一號人物。陶謙、袁紹、呂布、袁術(shù)、烏桓、馬超在曹操面前都如雪崩一樣崩潰。 而現(xiàn)在的曹操在玩家的幫助下,比歷史上更加強勢。 唯一可以遏制曹操的只有袁紹、劉備,以及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玩家領(lǐng)主。 “恭喜主公升遷瑯琊國相!” 一眾官吏前來慶祝。 楚天現(xiàn)在要考慮給部下封官之事。 以前地盤不大,往往可以一個人兼任數(shù)個職位,甚至沒有明確劃分職位,成為瑯琊國相以后,便可以自行任命一批官吏。 瑯琊國相下面有正式的職位,楚天也可設(shè)立一些虛職。 首先要確認長史一人。長史相當于郡丞,協(xié)助瑯琊國相處理內(nèi)政,是僅次于國相的二把手。 楚天在房玄齡、夏天涼、李悝三個人之中挑選了房玄齡擔任長史。 長史的壓力最大,要與其他的官吏打交道,因此,還是智力和政治雙高的房玄齡擔任長史為好。 房玄齡出任長史和功曹史,功曹史負責考核各個官員的功績。 楚天曾經(jīng)答應(yīng)夏天涼要任命她為長史,作為補償,楚天令她為開陽令、市曹史、主記室史。 對這個任命,夏天涼欣然接受。她也不想承擔過大的壓力。 實際上開陽令的權(quán)力就很大了,市曹史管理市場和市稅,至于主記室史,主要是幫助楚天安排開會和進行記錄…… 楚天每次作重要決定前都要開會。 然后是李悝,楚天任命其為典農(nóng)都尉、法曹史、戶曹史,管理農(nóng)業(yè)、律法、戶口。 除了這三個人,楚天還設(shè)立賊曹史、倉曹史、五部督郵等職務(wù),由特殊人才擔任。 楚天麾下的史實文官不多,不可能每一個部門都由史實人物進行管理。 楚天只要將人事考核、錢糧、律法、戶口掌握在自己手中,其他一些班雜的行政部門就不用過多擔心。 這是文官,還有武官。 “任命花木蘭的騎都尉?!? 楚天統(tǒng)計了一下花木蘭的功勞。 殺徐州黃巾軍渠帥張闿、殺黃巾軍首領(lǐng)之一的張梁、射傷安市城城主楊萬春、俘虜臧霸、破泰山賊昌豨三萬人、夜襲凌城…… 還有最早起家的功勞。 因此任命騎都尉并不為過,其他武將也沒有意見。 然后是攻陷村鎮(zhèn)最多的周亞夫,周亞夫還有攻陷廣宗城、瑯琊城、阻擋徐盛、參與擊敗吳三桂大軍的功勞,楚天拜周亞夫為瑯琊國中尉(相當于郡都尉)。 薛仁貴有討伐山賊、率領(lǐng)重騎兵擊敗徐盛的功勞,拜陷陣都尉,負責護衛(wèi)領(lǐng)主府。 李廣參與第一次國戰(zhàn)、陽都縣會戰(zhàn)、斬殺瑯琊國相,拜別部司馬。 徐盛投降,有從破吳三桂的功勞,又統(tǒng)領(lǐng)水師營,拜別部司馬。 臧霸拜別部司馬,孫觀、孫康、尹禮、吳敦等人拜軍假司馬,擔任臧霸、徐盛、李廣、周亞夫等人的副將。 武官之中,以資歷最長的花木蘭、周亞夫官職最高,薛仁貴因為功勞還不夠多,所以只是雜牌都尉。 李廣、徐盛、臧霸為別部司馬,可以擁有獨立的部曲。 花木蘭仍然統(tǒng)帥著楚天最信賴的騎兵,實際上權(quán)力很大。 楚天冊封官職,讓他的部下終于可以名正言順地行使職權(quán)。 臧霸本來的官職是騎都尉,他的官職被楚天安排給花木蘭,臧霸也心服口服,因為臧霸曾經(jīng)敗在花木蘭手下。 楚天可以令其為別部司馬,已經(jīng)是對他的重視。 還有幾個泰山賊,被楚天打亂,然后編入各支部隊擔任副將。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