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恩。” 段曉晨迅速抬眼看了陳泉一眼,“我以為你會批評我的:我早就告訴過你,要坦誠,世上沒有不透風(fēng)的墻,等到事發(fā)了再想坦白就晚了。等等。” 陳泉微笑了一下:“這個時候,批評沒有任何意義。我們一直以來,共同完成的工作,都是在幫助你更好地認識自己,習(xí)得更適合你的行為模式。這樣你才能游刃有余地處理自己的情緒和別的問題,體驗到更多的幸福感。我們所有的工作,都是圍繞著這個展開的。如果現(xiàn)在批評有用,我一定毫不猶豫地批評你。” “但問題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批評能起到任何作用的了。現(xiàn)在你需要的是鼓勵,是去勇敢面對。” 段曉晨的嘴角噙著苦澀的笑容,“勇敢就能面對嗎?再勇敢十倍我也面對不了。陳泉老師,你知道發(fā)生了什么。我所有的遮羞布都被扯下來了。我感覺自己赤果果地站在人群中,被指指點點,被嘲諷挖苦。” “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我能理解,也能接受。但我不能接受的是,在這個時候,以這種方式。” 她放下馬克杯,將臉埋在手里。 陳泉注意到,她說話雖然有哭腔,但此時肩膀并沒有顫抖,并非是在抽泣。 似乎只是太疲憊了,想要躲入黑暗中,獲得片刻安寧。 “你到底是在害怕面對什么呢?”陳泉雖然猜得到答案,但斟酌了片刻,還是問了出來。 這是一個需要段曉晨去捫心自問的問題。 “害怕面對……他。” “為什么?”陳泉問道。 (什么),通常是用來引出一個現(xiàn)象。比如,陳泉經(jīng)常會使用這樣的問句,“當(dāng)時是什么阻礙了你去發(fā)現(xiàn)……”“仔細回想,當(dāng)時你是什么感受……”“是什么讓你放棄了……” 而(為什么)則是在深究背后的原因。 陳泉很少去問“為什么”。 當(dāng)來訪者還沒有準(zhǔn)備好的時候,拋出一個“為什么”,只會讓他/她無所適從,讓他/她在考慮不充分的情況下,匆匆得出一個有失偏頗的、片面的、甚至南轅北轍的答案。 而此時問一個“為什么”,是合適的。 因為這個答案很簡單,段曉晨早就意識到了。 果然,段曉晨回答:“因為,我怕他會因此而離開我。” 陳泉心想,時機到了。 這是她最痛苦的時候。 也是她會觸及靈魂,會認真思考的時候。 陳泉面帶同情地說:“可是,‘離開’,是建立在‘在一起’的基礎(chǔ)上。只有當(dāng)你們真正‘在一起’的時候,才有可能出現(xiàn)‘離開’這種情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