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你好,你所撥打的電話正忙!sorry......” 既然找同行拆解這條路子走不通,賴店長沒有其他更好辦法的情況下也只能求助于出版商,也就是滿京華出版公司了,可惜他能夠想到的事情全國各地的書店老板們又如何想不到,雖說五萬冊的數(shù)量放在整個華國首都燕京不算很多,但是在其他城市還有一些魄力不夠的才預定進貨了一兩萬冊的。 一本平裝版的《龍族》零售價是在30元,而書店老板們從出版商那里的進貨價基本是在22-24這個幅度區(qū)間,刨除運費、電費之類雜七雜八的費用這個收益至少都會在15%-18%之間。很簡單的一道數(shù)學題,例如說一本平裝版龍族的利潤是6塊錢的話,賴老板賣出去五萬冊就是整整30萬元之多。 在電子書日漸成為大勢的當下,實體書店可不象是九十年代那么好賺錢,平日里一個月下來刨去各種成本費用能夠賺上個一兩萬都已經(jīng)算是燒高香了,很多積壓在倉庫的書最后不得不賠本當廢品打包賣掉都是凈虧損的,一年到頭下來掙上個十幾萬很不錯了! 兩相比較之下,一天之內(nèi)就幾乎賺到了接近三年的利潤! 說《龍族》就是一株搖錢樹,相信全國各地的書店老板們都不會有絲毫的反對。 在這樣時間就是金錢的情況下,面對同行的拆解要求,換了是誰都會毫不猶豫斷然拒絕的,借出去一兩萬冊就等于說少賺了十萬八萬的,誰愿意? 像是《龍族》這種純出版的小說還好一點,換了是網(wǎng)絡(luò)小說的實體出版書籍,真正賺錢的其實也就是第一批粉絲讀者們購買的時候,后續(xù)的銷量會迅速下落。書籍又不是什么生活必需品,更不是什么消耗品,很多人買上一本就不錯了,一些囊中羞澀的甚至還會合買一本互相借閱,因此時間越是往后會購買的人也就越少。 “賴店長,你這都打了半天的電話了,能不能告訴我們這個書還買得到不?” “對對對,俺下午還要趕回公司上班呢。” “你每浪費一分鐘,就是在浪費在場一百多號人的一百多分鐘!” “拖延時間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店長你總要給我們這些排隊半天的人一個交代吧。” “......” 看著賴店長舉著手機靠在耳朵邊上就沒有放下過,嘴皮子上下飛速閉合,雖然聽不到具體內(nèi)容,也沒那么高端能看懂唇語,但是大家伙也不傻,從對方這么久還沒有回來,并且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難看的臉色就能大致判斷出一二來,這下子原本還滿心歡喜以為能峰回路轉(zhuǎn)買到《龍族》的大伙頓時又心生怨氣忍不住鬧騰起來。 人的心態(tài)有時候是會受到環(huán)境所影響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