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拜師普智-《無相雷帝》
第(1/3)頁
白云蒼狗,一晃十年!
草廟村位于青云山麓腳下,這里住著四十多戶人家,民風淳樸,村中百姓多以上山打柴交于青云門換些銀兩生活。
雖不富裕,但村名們世世代代居住這里,受青云門的仙人庇護,倒也安逸無憂。
“張小凡,有種你就站住,別找你大哥張長風!”
一聲喝罵,帶了幾分笑意,碧藍的天空下,村里的孩子們在房屋草色間嬉戲追逐。
“你們五個追我一個,還不準我找幫手,當我白癡啊!”
前頭那叫張小凡的孩子“呸”了一聲,邊跑,邊回頭做了個鬼臉。
一路追跑,這些小孩逐漸跑近了村子東頭的那間破舊草廟。從外看去,這座小草廟破舊不堪,也不知經歷了多少人世風雨。
張小凡第一個沖了過去,只見破廟的門檻上坐著一個身上掛著一串佛珠,差不多也是十歲出頭的男孩。
與外面那些歡快的孩子相比,他稚嫩的面龐上有著一雙深沉的眼睛,身上彌漫著一股與年齡完全不符的端莊、穩重感。
“大哥,你又在刻什么?”
張小凡來到身掛佛珠的男孩身邊坐下,將手肘支在膝蓋上,撐著頭一眨不眨地盯著他手中的木頭在刻刀的靈巧的翻飛下,一個雕像漸漸變得栩栩如生起來。
這時,追上來的那幾個孩子也安靜地站在一米外靜靜望著,仿佛這里是一個不允許打仗的地方,沒有人敢違背。
“小凡,送給你的。”
片刻后,身掛佛珠的男孩放下刻刀,笑著將一個由四道人影組成的雕像遞給張小凡。
這四道人影兩大兩小,是一對農家夫婦各自擁著一個少年并排站在一起的樣子,兩個男孩正是張小凡和身掛佛珠的少年,四個人的臉上都含著知足而快樂的微笑。
“謝謝大哥,哥你也教我刻木頭吧,說不定還能拿到城里去換錢呢。”
張小凡滿臉欣喜地接過木雕把玩,手指在人像上順著刻刀留下的紋理撫摸,儼然一副愛不釋手的樣子。
其它的孩子聽了,也連忙說道:“是啊,也教教我們吧……”
雕刻是一個細致活,這些孩子哪有幾個真的有這種恒心,不過是感到好玩,三分鐘熱度罷了。
那掛著佛珠的少年起身,輕輕搖頭,含笑不語。
便在這時,從村子出口的拐角處,傳來一聲佛號,有人道:“阿彌佗佛,好一個天生佛性,想不到世間竟真有此等奇兒。
眾小孩順著聲音的來處看去,只見正走來一個年老和尚,望著掛珠而立的少年,皺紋橫生的臉上滿是笑容。
“小子見過大師!”
那身掛佛珠的少年等老僧走到近前,便微笑著見禮道。
老僧見他如此彬彬有禮,少年老成的樣子,便似愈喜歡起來,道:“小施主,你叫什么名字?”
這老和尚一身破舊袈裟,全身上下臟兮兮的。只有手中持著一串碧玉念珠,竟是晶瑩剔透,耀人眼目,出淡淡青光。
奇怪的是,在十幾顆大小一致,光潔剔透的青玉念珠中,偏偏還夾雜著一顆非玉非石、顏色深紫、暗淡無光的圓珠。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州区|
红桥区|
锡林郭勒盟|
安义县|
加查县|
珲春市|
梁平县|
泰顺县|
远安县|
伽师县|
久治县|
陵水|
双鸭山市|
望江县|
陈巴尔虎旗|
浦县|
太谷县|
汶川县|
武威市|
大港区|
通海县|
玉山县|
和龙市|
涪陵区|
丰县|
西林县|
马山县|
行唐县|
高安市|
富平县|
东至县|
红桥区|
双辽市|
含山县|
泸州市|
彰武县|
武鸣县|
大渡口区|
盖州市|
虞城县|
留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