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天音寺后山深處,一片平坦石臺上,一個瘦小的身體一身麻布僧衣,靜靜地盤坐在那里。 在這石臺前方,斷崖之下,一片絕壁如鏡,竟是筆直垂下,高逾七丈,寬逾四丈,山壁材質似玉非玉,光滑無比,倒映出天地美景,遠近山脈,竟都在這玉壁之中。 而秦長風十五歲的身體,在這絕壁之下,直如螻蟻一般微不足道。 五年歲月斑駁,秦長風在這面石壁前做了兩件事。 其一是將天雷無相訣修煉到了先天大圓滿之境。 其二便是以對面無字玉璧上的天書第四卷奧義,推演出了天雷無相訣第十一層的部分功法,并通過這部分功法,將體內差不多五分之一的先天本源真氣,轉化為了道紋。 所謂道紋,便是軍督級這個境界,將先天真氣結為道丹時的一個必要過程,或者說只有先將所有內力都化形,凝練為一道道的道紋后,才可以用這些道紋,編織出道丹! 直至現在,他仍會不時地查看軍銜日志中保持了五年的最后一條提示,和腦海中的相關信息。 “提示:試煉者333號,你領悟天書第四卷,可以之衍化天雷無相訣第十一層部分心法,將部分真氣轉化為道紋,并在吸收相應力量后,凝聚出代表光明之力的天劫雷印一枚。” 本來僅僅只是天書第四卷,也可以推演出完整的天雷無相訣第十一層功法,只不過這樣的功法,潛力肯定不及以五卷完整天書推演出來的。 故而秦長風拒絕后,便出現了這種折中的方案。 這也是因為天書五卷雖然互有關聯,可實際上卻是各自側重于不同類型的世間至理,順序對修煉者并不十分重要,所以才能這樣一部一部的單獨演化修煉。 例如這第四卷,側重的便是光明之力。 這并非秦長風的自我感覺,而是主腦確認的,提示中最后的那半句“凝聚出一枚代表著光明之力的天劫雷印”便是明證。 此外,天音寺祖師通過第四卷天書領悟出了專克邪魔的大梵般若,原著中張小凡也借助無字玉璧來破除魔念,都可以側面證明這一點。 至于天劫雷印,乃是修煉由天書奧義演化的第十一層功法后,獨有的一種能力。 此印形勢上是雷印,但卻以其它屬性的力量本源凝聚而成,煉成之后,秦長風便可通過此印,將本源無相天雷內力轉化為蘊含光明屬性的光明劫雷之力。 轉化后的力量,最明顯的一個提升就是對黑暗生物的殺傷和壓制力會大增,也就說他再遇到魔類鬼物的時候,從一開始就將占據絕對的先機。 而且天書共有五卷,便意味著他總共能凝聚出五枚雷印,一旦大成,恐怕以后任何地方都將成為他的主場。 因為如果將天書所代表的力量更具體一點,第四卷代表的是佛的話,那么其它四卷便極有可能分別是魔、鬼、巫、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