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趕路的丁寧-《劍王朝》
第(2/3)頁
紅鹽鎮是陰山北境大楚王朝最北端的山鎮之一。
顧名思義,這個尋常車馬不能及,唯有可以沿著懸崖峭壁上開鑿出的秘密山道行進的馬幫才能到的山鎮,起源于紅鹽。
這處山鎮周圍自古沒有良田可以耕種,交通極為不便,和外界相通只有拋棄馬匹靠人力翻山,或者便是走那種沿著山壁開鑿出來的一側懸空的羊腸小道。之所以能夠成為邊民的定居點之一,是因為地下含有大量鹽分的紅色鹵水。
這些紅色鹵水可以用來制鹽。
鹽對于人和牲口都極為重要,在這紅鹽鎮周遭百里,沒有其它可以產鹽的地方,所以紅鹽鎮依靠婦女抽、背鹵水和制鹽田曬鹽的工作已經持續了上千年。
外面的牧民和農戶通過馬幫運送風干肉類和糧食到達這里,又用以交換大量的紅鹽。
紅鹽鎮自然而然的變成了一個極為隱秘的集貿地,即便難以到達,但因為周圍百里范圍之內沒有更好的去處,所以許多行經這里的馬幫即便沒有交易在此處完成,也很可能到達這里休整,補充一些物資,若是負重不足,還自然會帶些紅鹽出去。這些紅鹽只要一運送出去,便是比在此處至少多出兩倍的價格。
戰爭即將來臨,連大多數牧民都已經驅趕著牲畜躲避到陰山腹地的高山草場,到此處的馬幫也變得極為稀少。
沿著東胡邊境而來,到達此處的丁寧、長孫淺雪和苦修老僧自然便是絕對的異類。
但在這楚地極北境生活極端困苦艱難的地帶,交易往來原本就和東胡、烏氏互通,習俗風情也大多類同。在這些區域的尋常民眾眼里,絕大多數苦修僧都因為修行而擁有非凡法力,尤其這些苦修僧眾在平時的修行之中,凡遇邊民請求,便會動用珍貴的元氣替這些邊民祛除病痛,所以苦修僧在這些邊民的眼中便是極為尊崇的法王。一些邊民會自發的用自己最好的東西奉養這些苦修僧人。
越是年邁,越是給人感覺氣象不凡的苦修僧,在這些人看來便更是擁有更高的功德,所以當這名苦修老僧引著丁寧和長孫淺雪到達此處,便受到了最高的禮遇。
紅鹽鎮里的民眾不僅奉上了雪鹽——一種極為純凈的鹽霜結晶,凝聚于鹽井深處的頂端木條上,這種雪鹽自然凝聚有一些對于修行者有用的天地元氣,在長陵這樣的都城里都有驚人的售價。除此之外,聽聞老僧只是途徑此處,這些民眾還奉上了數匹最好的馬匹,足夠的飲水和食物。
至于向導,則被老僧回絕。
因為老僧本身便是最佳的向導,在早年修行時,他的足跡便曾經踏遍陰山大多數地方,從這片區域入楚,或者入秦。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南县|
通化县|
青州市|
华蓥市|
抚远县|
惠东县|
外汇|
塔河县|
刚察县|
曲阳县|
建宁县|
化州市|
南江县|
安龙县|
台南市|
阿图什市|
于田县|
九龙县|
齐河县|
佳木斯市|
正蓝旗|
班玛县|
渝中区|
滨海县|
丰台区|
江北区|
缙云县|
石河子市|
黄石市|
泽普县|
大新县|
衡山县|
滦平县|
平顶山市|
靖远县|
宜兴市|
资源县|
静海县|
中阳县|
泰安市|
临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