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時間轉眼到了三月。 荊湖北路新藥坊的事情如火如荼,一切都看著頗為正常。 健王府和紫荊山莊仍然是爭鋒相對,便是連尋常百姓也都已然知道這兩個龐然大物之間的不對付。 只還未涉及到百姓的層面上。 以袁浩庭為首的常德府眾大員們成功的抽身事外,保持中立,再不摻和兩者之間的爭斗。 下面倒是有些官員迫于壓力想動,但也很快收到袁浩庭等人的警告,又乖乖潛伏下去。 其余幾位郡王在常德府內的勢力,也并沒有冒頭出來。 或許是在等待機會,又或許,是不愿意做這個出頭鳥。 這本來就是健王府和紫荊山在的事情,他們愿意幫健王府,但顯然也不會愿意讓自己和紫荊山莊爭鋒相對。 在后面搖旗吶喊,才是正途。 長沙那邊,科舉也已經結束了。 該放的榜也放了,緊隨其后朝廷便下了明旨,以后再無科舉。 各科的考試都會在各個學府之內舉辦。 各路、各州的學子,以后都不用再千里迢迢地跑到長沙來趕考。 這對于地方來說當然是個極好的消息,因為這意味著很多頂尖的人才都可以留在地方上,而不是全部被集中到長沙來。 這對地方的發(fā)展是有著長遠的意義的。 當然科舉改革還有其他許許多多的好處,如發(fā)展地方教育等等,這點,有后世經歷的趙洞庭比誰都要清楚。 遍地都是人才的盛景,或許真的距離大宋不遠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