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即便他心里很清楚,蒸汽機大概率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面世。 前世,從1960年法國人巴比發明了第一臺活塞式蒸汽機,一直到1785年機械師瓦特經過改良蒸汽機,得以使蒸汽機被運用于棉紡織業,人類開始邁入“蒸汽時代”,這中間經過了足足近百年的時間。 這個過程里,不知道多少科學家對蒸汽機進行過研究和改造。 李狗蛋按照他的設想研制出來的蒸汽機具備了冷凝器、連桿、飛輪和離心調速器,也就相當于是1782年英國人瓦特制造的雙動作蒸汽機而已。 這種蒸汽機雖然已經趨于成熟,但是蒸汽機的生產系統是由動力機和傳動機和工作機組成的。 傳動機還好說,工作機卻是李狗蛋等人還完全沒有涉及的領域。 要將蒸汽機廣泛運用到生產中,還需得攻克這個大難關。 趙洞庭在這些方面也幫不上什么大忙。 這本應該是在漫長的生產發展中,由無數人研究并且積累經驗才能夠發明出來的。 他能做的,也只能是將各地對物理、機械、動能有研究的人聚集起來,看看能否加快這個進程。 這需要運氣。 前世,1785年,蒸汽機用于棉紡織業,并且很快推廣到其他工業行業中。 但是,第一艘汽船“克萊蒙號”卻是在1807年才制造出來。 第一艘火車機車,更是到1825年才發明出來。 鐵路的出現就更晚了,直到1830年才出現第一條鐵路。 趙洞庭在修為、治國方面都已經有突出成就,但科技這種事,真的只能聽天由命。 他畢竟不是全能的,作為歷史系畢業的學生,能夠發明出擲彈筒等等,且大概記得蒸汽機的構造,已經是頗為難得。 經過和陳文龍商議,趙洞庭還是決定將遷都的事情延緩五年。 若是五年內李狗蛋等人沒有讓蒸汽機成功運用到工業生產當中,到時候再行遷都。 第(1/3)頁